下午翻看简书中的文章,“母亲门前的枇杷树”一文深深打动了我,打动我的除了优美的文字,或许还有熟悉的经历与感受吧。
文章写的是常年在外打拚的游子每年回家的次数极有限,每次回家都把车子停在母亲门前的大树下,却从没抬头看过那棵为他遮风挡雨几十年的是什么树。
偶尔一次,与朋友相聚后在落日的余辉中回家,老远被树上金黄色的果实吸引了目光,然后在惊喜中尝到了酸甜的枇杷果。82岁的母亲在身高、体能都够不着上扬的树枝头的果实时,为了让儿子、孙子吃到新鲜的果子,依然设法搬出了吃饭用的小桌子,并在桌子上加个凳子,爬到凳子上用剪刀剪下带把的果子。
作者借高速运行的车子比喻自己翻飞的思绪,看着新鲜的果子,想象着母亲剪果实的情境,通过回忆从母亲那儿索取生命、乳汁和每年年货,道出那常常被我们忽视的最普通却又最珍贵的恩情。
发自内心的感触不需要多少文字粉饰,真实的感情最走心。
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大年初二下午她在老家院子里没踩稳把脚崴了,虽然骨头没受损,但脚踝肿得挺厉害,我服侍了一周后因为要上班,就劝她和老爸跟我一道来固原,不用亲自做饭,而且活动范围小,恢复得快一些,可她坚决不来,说还是在自己家里方便一些。苦口婆心了几次,她还是那个态度,我不由有些生气,感觉她不理解我的用心,语气生硬地责怪了她几句,但除了发泄自己的情绪并惹她不快以外,并没有任何实质结果。
如今想来挺后悔。虽然我的本意是好的,却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她不随我意,我便使自己的性子,脸色难看语气不耐烦。母亲是好强豁达之人,她的选择正如她自己所说,只要还能动,就不愿给儿女们增加任何负担。
就尊重她的选择吧,在她还有选择余地的时候。
不仅对她,对孩子、爱人,都应当如此。某些时候,我们自以为是的爱,或许在他们是一种负担,甚至是伤害。
今天中午在朋友圈看到的一篇短文“生气的根源”,原文摘录如下:
人为什么会生气?是因为世界没有将就自己,身边的人没顺着自己的意,其实反过来照镜子,就是我们内心里面有一个自认为很高大的自己,而且里面只装着个自己,以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衡量世界。内心里装不下别人,装不下世界,假如心胸能够放大一点,心里装的不仅仅只是自己,还有万万千千的生命,而这些生命都是平等的,你还能以你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吗?所以把胸怀放大了,生气自然就少了。
自小好强倔强的性格,加上好运气,带来了前半生的人生坦途,也变得自以为是,二十余年为人师为人母的角色不知不觉让自己说话的语气中时常带着教育甚至有些训斥的味道,深知这种性格会给家人带来伤害,但情绪上来的时候就忘记了平日的自我告诫。
孝敬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锦衣玉食固然不错,但未必就强过和颜悦色和长久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