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214108/35c87c2609c1a72f.jpg)
此刻,我开着空调陪宝宝在客房午睡。忽然之间,雷声隆隆,闪电烁烁,豆大的雨点随即跟了下来。 酝酿了几天的梅雨,果真下下来了。
雨一下,暑气自然下压了不少。白天难熬的酷暑闷热被这突来的梅雨冲刷,梅雨的日子,气温通常都偏凉爽。连日的毒辣日头和火炉气温,竟觉得这样的日子拖久一点也未必不好。“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形容的,就是这般梅雨。
每年的初夏到盛夏这段时间是江南雨季,高湿伴随高温,且阴雨连绵,给人的感觉就潮湿郁闷,哪怕梅雨带来的水汽,有时候让人感觉寒冷,但是这种冷中,因为湿度大,让人沉闷,让人分明感到这个时期的雨,和其它时段的雨,分外不同。
梅雨从现代气象学来讲,是每年公历6、7月份太平洋暖湿气流,盘踞徘徊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南部等地,出现的持续阴雨天气,有现代气候指标加以界定。比如五天持续22度以上是温度,降雨连续四天,就可以算作进入梅雨季。
这时候,梅子成熟落下,此时的风叫作“落梅风”,此时又有连绵的雨,叫作梅雨,沾上衣裳,衣裳会腐败黑暗。
可见梅雨一直伴生着人们生活的烦恼。古代的衣裳都是贵重的生活物资,这些丝麻制品,在这样潮湿的雨水气候里,如果不能好好保养,三两天就霉坏,叫人痛惜,就算如今的衣物,房间也是感觉湿湿的。
但是这样的雨,对于农田作物的成熟壮大,是有好处的,温暖湿润的雨水,使麦子迅速成熟,适合水稻种植,水果成熟而多汁。比如叫作梅雨,也正是江南古代大面积青梅在这样的雨水中,成熟的好时段。
刘禹锡的一首《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却是道出了江南人心中梅雨季节的诗情画意,写尽了江南梅雨的意境美。
每每读上这首词,原本闷热潮湿的黄梅天转瞬散发出阵阵的清新和浪漫。眼前浮现的是一个青涩的少女,对少年的爱恋充满了焦虑,恰如眼前的梅雨天,东边日出西边雨,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还真是捉摸不透,所以才有了那一句千古绝句“道是无晴却有晴”。
南方人对梅雨季真是又爱又恨,虽然梅雨给人们出行带来诸多不便,但它也有它的良苦用心,极力地拉低夏的温度,在夏阳稍有走神时,便把清凉抛向人们的胸怀,洗净翠绿黛青的蓬头垢面,还给人们氤氲翠微的茵茵绿意和荫下怡情。
所以梅雨季节,天放晴时及时洗晒衣物,家里的食物要少买点,怕霉变,空调要常开除湿,保持干燥,顺利度过梅雨季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