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从水琴姐姐那里觅得一小说——《穆斯林的葬礼》。其实书的主人是刘晓梅老师,不管怎样,书已在我手中了。
精装版,书的封皮较厚,封面白净素朴,是我喜欢的样式。
曾接触过一点关于此书的介绍:小说内容是关于回民的故事,是一个回民家庭和玉的故事,是一部回民民族血泪史的缩影,是一条荡气回肠的玉的历史长河……
而吸引我的是它的名誉:该书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名声在外,应该值得翻一翻。
周五晚,窝在床上,我懒懒地翻起来了。
哇,冰心作序《一本奇书》,盛赞作者霍达女士是一位才气横溢的作家;刘白羽也作序《穆斯林诗魂》,盛赞小说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结构设计,都堪称美;作者自给儿又是自序又是后记的,声称她为她的回民同胞而写,她的写作之旅如同胎儿的孕育与分娩,充满期待和阵痛。还等什么呢?往下看吧!
这一看,倒是勾起了我学生时代的癖好,好词佳句得抄下来呀。量太大了,但也太喜欢作者的文字了,姑且抄几个四字词语吧。那些词儿也是一幅幅美妙的画呀,关于月,关于玉。如“随珠和璧,明月清风”,真是醉了。
书,我翻得很慢,一个双休下来,断断续续翻了三分之一左右。但是看得很惬意,现在还是如实记录下这次悦读的体验吧,尽管此刻我多想酣畅地翻下去啊!
小说的章节,“月梦、玉魔、月冷、玉殇……”以月和玉开头,不俗!小说的人物,“梁亦清、梁君璧、梁冰玉、韩子奇、韩新月、楚雁潮……”人名也不俗!
更让人称奇的是:作者的讲故事的技巧。
翻了一两个章节,我终于明白了,“月梦、月冷、月清、月明、月晦、月情、月恋、月落、月魂”是一条“月”线,从1960年开始,50多岁的老头儿韩子奇那一家人的生活琐事展开。另一条“玉”线,“玉魔、玉殇、玉缘、玉王、玉游、玉劫、玉归、玉别”,从民国时期开始,13岁左右的少年韩子奇拜师梁亦清,开始在梁亦清的小作坊奇珍斋学习琢玉雕玉的手艺。两条线相隔半个世纪的跨度,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一条线设疑,一条线解疑,相互交错叙述。我猜两条线终归会交织在一起,作者真是良苦用心啊!
作者的良苦用心却把我惹毛了。
在“玉”线中,“玉殇”这一章节,梁亦清师傅接了一桩大单——要用一块大玉雕琢出郑和下西洋的神武英姿,有翻滚的海浪、飘飞的白云做背景,其中船,桅杆,旌旗,随从做陪衬。是把一幅气势恢宏的郑和下西洋图搬到一块玉上啊,梁亦清师傅要耗费三年。之所以揽下这一绝活儿,还有一种穆斯林情结在里面,郑和,梁亦清都是回民。梁亦清师傅要把回民的英雄呈现在这美玉上,供世人瞻仰。
在这一浩大工程接近尾声的时刻,梁家一片温馨,正筹划着过一个特别的八月节。越是温馨,我越是感到危机的潜伏,“玉殇”啊。果不其然,梁师傅在最后的关头,眼睛突然模糊了。郑和的一支手臂突然断裂,功亏一篑,梁师傅口吐鲜血,撒手人寰。
月光下,静静的梁家小院纷乱了起来……
正是精彩之处,戛然而止。下一个章节作者掉头讲起了老头儿韩子奇那家的鸡毛蒜皮。真是吊胃口,我去!跳过“月清”的老韩家,我要看“玉缘”的梁家故事。
……
一直看“玉”线,看到少年韩子奇“背叛”梁家,三年后学成归来,青年韩子奇和梁师傅大女儿梁君璧喜结连理,接着韩子奇大展身手,成为“玉王”。看得倒是过瘾,但有点乏味了。
在“月”线中,那对老夫妻韩子奇和梁君璧不是水火不容吗,到底他们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老头儿韩子奇偏爱女儿韩新月,而老太太梁君璧却重男轻女呢?
我还是老老实实随作者的叙事思路走吧,“玉”线和“月”线交替着看,保持一份新奇吧!
2019-5-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