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在原有画院的基础之上,创立了以绘画教育为主的国立最高美术学府:画学。并且纳绘画入科举。
在画学的试题中,宋徽宗创立了“以诗入画”的体系。即以诗句为题,考核画者的文化修养综合实力。
比如“竹锁桥边卖酒家”,庸者皆着力于“酒家”,胜出者却以“桥头挂酒帘”表现出“锁”的境界。
比如“踏花归去马蹄香”,庸都只知画马画花等具体形象,可是“香”的境界却根本无法表现。而胜出者则巧妙构思,画几只蝴蝶逐于马后,“香”自出耳。
比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庸者画无人空舟、画鸟停于舟中,皆未能表现出诗句所传达的“空旷荒凉”,胜出者画艄公斜倚船尾横吹竹笛,观者心中自然便似有笛声飘出,以此“动”而衬托出“无人渡,尽日横”的静。
情感是艺术的核心,无论思维还是创作,诗词作为精炼的语言表达艺术形式,少许字词便是充分地表达出诗人词人内在的情感,仔细阅读诗词,心中自会领会诗人词的情感。
而当宋徽宗强调“以诗入画”、“诗画一律”,旨在用绘画这样更为直观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容易让人走近、走进、领会“诗之情感”。自然而然,其画质也有极深的文化内涵。
此之谓“诗情”。
而绘画所画的表象,宋徽宗更加注重为之加入更高一层的意义,也就是说画者不仅要工于绘画的“术”,更要注意所画的表象,要以暗喻或隐喻的方式,延伸出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术”的狭小空间,达到精神意义上的“意”的渗出,这对于观者而言,在审美的过程中,首先与画者的心灵互通,其次观者的潜意识当中的美感被审美行为潜移默化地强化,因此,审美最终成为人的美感积累、升华、喷薄而出而创作的最佳途径。
故作画时,以花之牡丹、禽之孔雀意为“高贵”;鹤为轩昂、鹰为搏击、杨柳为风流、松柏为磊落等等。
此之谓“画意”。
合起来,便是成语“诗情画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