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字元直。因他为人好打抱不平,被官吏所抓,官吏问他姓名,他不肯答,官吏便押他到集市询问百姓,后被人救出,化名单福。
世上有才能的人很多,但明主却不一定有几个,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就是但凡这些有才识的人遇到了赏识自己的明主,哪怕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很多时候,人都是功利的,那些从小能够好好读书的,谁不是胸怀抱负呢?这没什么不好。那些有才识的人,他们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必须要遇到赏识自己的人。徐庶他不但遇到了赏识自己的人,还遇到了两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备宿有仁义之名,当徐庶知道刘备来寻求人才时,他便在街市上大唱: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这段唱词成功吸引了刘备的注意,把他邀入县衙。刘备原以为他就是传说的卧龙、凤雏,待问及姓名后,才知他叫单福(化名)。
为了证实刘备的仁义,单福就刘备所骑的“的卢马妨主”一事给以馕解之法,就是让刘备把此马送人,待它妨过主了,刘备再来骑。
刘备一听,立马不高兴了,说单福一来就不教他正道,说他可不敢听闻他的教诲。单福这才笑了,说自己是在以此言试探他的仁德。至此,刘备认命单福为军师,调练本部人马。
话说刘备现居荆州新野县城,曹操常有取荆州之意,但要取荆州,就得先图刘备。这时袁绍处降将吕旷、吕翔为了争取立功的机会,主动请命领兵去取刘备之头。
刘备得知曹操出兵消息后,立刻请单福商议。此时单福出露他的军事才能:既有敌兵,不可令其入境。可使关公引一军从左而出,以敌来京中路;张飞引一军从右而出以及,以敌来军后路;公自引赵云出兵前路相迎,敌可破矣。”
安排已毕,各将领纷纷按安排行事,二吕先后被关云、张飞刺死。此战告捷,刘备更加重待单福。
曹将曹仁、李典得知二吕战死,针对战与守,二人内部发生了分歧。李典曰:二将欺敌而亡,今只宜按兵不动,申报丞相,起大兵来征剿,乃为上策。
但曹仁不听,认为新野不过一个弹丸之地,哪里需要动用丞相大军。因为曹仁的气不过,毅然决然出兵,李典没有办法,只得同行。
单福预料曹仁、李典会起兵来攻,跟刘备提出对策,可以趁曹仁、李典二将起兵来攻时,夺了二将所守之城——樊城。
刘备与二将首战,刘备派赵云出迎李典,赵云是何等英武,岂是李典能敌,这首战自然以曹二将的失败而结束。
这时,李典又欲退军,因此差点被曹仁斩了。第二天,曹仁、李典把军队排成了“八门金锁阵”,他以为人家不识阵,但单福识阵。刘备在听单福讲述了阵法的破法后,很快就派兵按单福交代的方法去破阵。很快曹仁军大乱。
这时曹仁才相信刘备军中有能人,但他仍不甘心,还想带兵劫寨。当然这次劫寨又是大败。就在他们狼狈不堪地赶回樊城时,却发现樊城已被关羽所取。
曹仁、李典引败军回到许都后,一面打听到刘备背后的军师是单福。曹操听二将损兵折将并没有恼怒,乃是直接打听谁在为刘备出谋划策。
曹操谋士程昱得知刘备军中能人是单福时,道出了单福的背景,并说徐庶为人至孝,给曹操建议,如果想要徐庶过来为他所用,可以把徐庶母亲接至许都,然后作书召其子,徐庶则必至矣。
很快,徐庶母亲被曹操请至许昌,曹操为了召她儿子过来相投,当然待徐母很好,但徐母可不吃这一套。气得曹操差点斩了她,这时程昱建议慢慢来。
在后来,程昱百般讨好徐母,并要得徐母字迹,然后,他仿照字迹给徐庶写了一封信。
得知母亲被曹操所虏,徐庶哪还有心思为刘备出谋划策啊。刘备这时也没有强人所难,逼徐庶留下,要知道徐庶在刘备军中待过一段时间的,对刘备军中情况了如指掌,他可以不放徐庶去曹军的。但是,他放了,为此,徐庶救曾立誓:终生不为曹军设一计。
徐庶到许昌见到母亲后,被徐母狠狠训斥了一顿,又考虑到儿子因为自己而要做违心事,觉得无颜面对儿子,当晚便上吊自尽了。
徐母的死,应该更加坚定了徐庶的誓言吧,而曹操或许也因为徐母的死,对徐庶心怀愧意吧,在徐庶以后跟随他的过程中,并没有强行让徐庶出计。或许他认为只要徐庶不为刘备所用,也是好的吧。
徐庶不肯为曹操设一计,还表现在赤壁之战中。
当时,周瑜已经定好火烧的计谋,然后又派庞统去曹营献连环计。庞统当时还没有正式进入吴军,绝大部分人还不知道庞统在为周瑜做事,曹军中人当然更不知道。
所以,当庞统献出连环计后,曹军中所有人都欣然接受,曹操也不例外,虽然他也考虑到吴军可能会用火烧,但他料定这个季节火烧只会对吴军不利。
就在庞统献好连环计准备走人时,徐庶拉住了他,原来徐庶和庞统原是挚友。他早就料定了吴军会采用火烧,现在庞统又来献连环计,他料定自己要不逃的话,将必死无疑。而他拉住庞统,却只是为了问庞统逃生之法。
后来,吴军放出风来,说要同时攻打某某郡,为此徐庶向曹操请求引兵支援某某郡,徐庶才得以逃生。
由此可见,徐庶“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计”的承诺贯彻得很彻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