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最美古诗专题古诗新读古诗词解读系列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21-02-12 16:32 被阅读0次

数日

宋代: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赏析

此诗风格颇类“诚斋体”。写秋风毫无萧瑟肃杀之气,诗意活泼跳脱。屈原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写秋风优柔,而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登高》)则气势磅礴,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辩》),乃因心有所梗而发为悲秋之叹,赵师秀这首诗写秋风不落窠臼,属“胸次玲珑”之作。    

这首诗前两句写秋风一起,自己的病体受到打击,不堪承受,眼前庭院里纷纷飘下了黄叶。这两句一写人,一写树叶,看上去是分写,各有所主,实质上是用秋风作为共同媒体,在感情上物我相通。人被秋风吹得难受,树被秋风吹得枯黄,树尚不能抵挡风寒,何况是人,且又在病中。于是两句又合成了一句。“永嘉四灵”就是如此善于捕捉情景的共同点,通过微妙的系属加以联贯,创造出所需要的氛围来。同时,以“欺病夫”三字对自然进行调侃戏谑,这种圆熟,也是四灵诗派的特色,所以陈衍《宋诗精华录》认为接近杨万里。 

三、四是名句,充满理趣。庭前黄叶飘坠,门外的树林便也脱尽绿叶,透过稀疏的林木,刚能看到远山,然而又飘来白云,山被遮住了一半。赵师秀诗善于炼字,每被评论家所激赏,这儿的“放”与“遮”二字就很见功力。用了这二个动词,自然景观一下子活了起来,变成了主动的有感情的物体。开门望山,本是诗人的情趣,但平日密林遮挡,无法直见远山,如今树林采取合作态度,落尽了树叶,宛如把关禁的远山放出,呈现眼前,偏偏白云又来为难,把平常放在外面、任人观赏的秀丽山峰遮盖住一半,不给人看。于是,诗人不禁感叹,山林是否也有它的思想,不肯让人们过分惬意,特地留下一分遗憾,使人增加几分想象。 

这首绝句的第一个特色是讲究炼字,颇见作者的功力。炼得妙的有二个字,一是“欺”字,不但赋予秋风以人的灵性,且富有谐趣。秋风居然也欺负起生病的诗人来,这种用自我调侃的笔调写出来的诗句,非常诙谐、幽默、风趣。二是“放”字,“无边落木萧萧下”,本令人感到非常凄凉悲怆,何况它又洒满了荒芜的庭院,可是诗人却从中看到了另一面,叶落林疏,远山顿现,不禁给人以惊喜。“林”仿佛像人一样,似乎是拉开用叶子做的帷幕,“放”出远山,既富诗情,又富画意。 

这首绝句的第二个特色是富有绘画的构图美,构图是指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诗人从全局着眼,大处落墨,绘出景物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走向和无边无际的广度,这样就把远山的总体布局展现在面前,感到是在观赏一幅巨画。而“云遮一半”的取舍,实际上是用云来点染画面,更突出地反映出这首诗是用画家的眼光和笔法来体现构图美。 

整诗虽然格局不大,但诗人善于欣赏景物,纵深地领略自然界的情趣,用语又十分精到,所以在以绝句出名的宋代,仍为众口交誉的好诗。

相关文章

  • 喜爱的诗词之三:南宋赵师秀绝句«数日»

    绝句«数日» 作者 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 尽吹落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 又被云遮一半无。 赵师秀简介 赵...

  •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数日 宋代:赵师秀 数日秋风欺病夫,尽吹黄叶下庭芜。 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赏析 此诗风格颇类“诚斋...

  • 【落幕的梦】

    秋阳遮云无暖意, 疏林日暮少鸣虫。 一树芳华谁人知, 落英缤纷向晚钟。

  • 《五绝:霜降》

    鸿声秋暮远 江映白云流 霜落遮残叶 春遥疏木愁 江映白云流 霜落遮残叶 山寒疏木愁

  • 《赠棋僧侣》

    张乔(唐) 机谋时未有,多向弈棋销。 已与山僧敌,无令海客饶。 静驱云阵起,疏点雁行遥。 夜雨如相忆,...

  • 自书拙作:初春望野

    时令催晴和,春云动水气。 冬寒残雪在,山远疏林低。

  • 古风·山梦

    暮云虚掩山间月,疏叶故遮林外天。身醉空山不由己,欲辞红尘散作仙。

  • 雨后有感

    初夏落雨洗苍穹,遥看山川一线牵。珍珠白带遮群岳,山映云来云映山,祥瑞满天压黑龙,原是仙人渡红尘。

  • 登霍山后感…黄柏壬

    鬓边染尽海棠咏, 青髻连绵遮御峰; 怕扰山眠云谢客, 遥惊月梦雾藏龙。

  • 见(新韵)

    阴雨多天日上晴,流云几片瓦鳞红! 参差树树遮遥目,燕燕颉颃出远空! 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林疏放得遥山出,又被云遮一半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szdx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