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国的传统习俗里,男孩子娶媳妇时,给女方家彩礼,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谁家娶媳妇给女方家的彩礼多,那就证明这个男孩子家财力雄厚、有钱,女方嫁过去肯定会幸福,这家也会因此成为村里人艳羡的对象。
今年65岁的张大妈生在农村,后来又嫁在农村,显然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迫于家庭经济的压力,还有自己怀有的那点小心思,她想着能省则省,这样少掏一笔钱,自己以后的生活也能轻松点。
于是,在给儿子娶媳妇时,儿媳妇娘家那边提出要15万的彩礼,可是,“精明”的张大妈却从15万元直接砍到了0元。
现在,5年过去了,张大妈和老伴竟因为这件事成为全村人的笑话,每次想起,张大妈都悔不当初,直言后悔。
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大妈的农村生活,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吧!
讲述人:张大妈
01
我是张大妈,今年65岁,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
我生在农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常年靠天吃饭,风里来雨里去,每年唯一的盼头就是家里的那几亩薄田。
后来,我嫁给了邻村的一个男人,除了种地以外,他还是一名铁匠。
农闲的时候,他就给村里人打铁,制作个铁器什么的,赚点生活费,补贴家用。
02
我给铁匠生了一儿一女。
虽然日子过得很拮据,但是,我们却尽自己所能供两个孩子读书,想得就是有朝一日,他们能走出大山,离开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
当然,两个孩子也很争气,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特别是儿子,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很顺利地考入了省城的一所重点大学。
大学刚毕业,儿子就给我们领回来一个女朋友,说是他的大学同学,他们谈恋爱已经两年了,彼此很中意,打算结婚。
03
我和老伴对眼前的这个女孩也挺看好的,温柔机灵,知书达理,嘴巴也特别甜,见了我们总是很亲热,“叔叔、阿姨”叫个不停。
于是,我们就把儿子的婚期提上了日程。
我和老伴把这辈子积攒的20万元拿出来,给儿子添了房子的首付,小两口要结婚,最起码有个住的地方吧,这是做父母的,应该为孩子们办到的。
可是后来,女方那边提出,结婚可以,但是必须给15万的彩礼,这是他们那边的风俗。
04
作为一个农村人,已经拿出了20万元,相当于把自己的家底都掏空了,哪有钱再给彩礼呢?
就因为彩礼这件事,我们和女方的父母坐下来谈了很久。
女方父母说,虽然孩子们买房子,你们男方家出了首付,但是等女儿出嫁那天,我们也是要有陪嫁的呀!我们的陪嫁是18万的车,这样看来,咱们两家算是均摊了,谁家也不亏欠。
但是,每家父母嫁女儿,都是需要彩礼钱的,您家如果不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吧!
05
男方父母的话,说得有理有据,从心底来说,我们也觉得这个钱应该给,但是能力有限,的确是拿不出来啊!
老伴提议,要不咱们向亲戚朋友们张一口,碰碰运气,能借多少是多少。
我连连摇头说,我可不借,“人穷志不短”,我不想让别人在背后戳我脊梁骨,说我给儿子娶媳妇都没钱,还得向人借。
男方父母看我们拿钱实在为难,于是,便提出说,如果我们答应他们两个条件,就不用给彩礼。
我一听,还有这好事?顿时感觉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前方的一片曙光,就催促他们快说。
05
只见,女方的母亲清了清嗓子,正襟危坐,对我们说:
“那好,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有什么话,我就直说了啊!
既然你们一分彩礼钱也不愿意出,那等小两口结婚后,生了小孩,也必须跟我们家姓,不论男女。
还有,每逢过年时,小两口尽量在我家过年,当然,如果他们愿意去你们那边,我们也没意见,主要看他们自己的意愿。
06
我和老伴听完男方母亲提得这两个要求,虽然心里不舒服,很别扭,但是,也没有多想,毕竟离生小孩还远着呢,再说,到时孩子生下来,谁还再提曾经的这茬子事呢?
于是,我们满口答应着,说:“好!好!好!都听你们的!”
就这样,儿子和儿媳结了婚,我们最终没有给儿媳一分彩礼,每次睡不着觉,半夜醒来,我和老伴聊起这件事,心里都是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好像占了很大的便宜。
07
时间过得好快!
转眼,儿子结婚已经第三年了,儿媳妇很争气,为我们家生了一个大胖小子,足足8斤重。
出了月子,要给孙子上户口了,于是,儿媳妇没有丝毫考虑,就让孙子随她姓。
我和老伴知道了这件事,立刻气得勃然大怒,我们找到儿媳妇,质问她,为啥要让孙子随她姓?
08
儿媳妇平心静气地说:
“爸、妈,这不是我们结婚前,你们答应好的吗?我记得你们当时说,只要不让你们出彩礼钱,孩子跟谁姓都无所谓,现在怎么反悔了呢?”
儿媳妇的话,怼得我们老两口无言以对,事已至此,也只好随她去了。
日子在一天天中逝去,不知不觉,孙子已经会说话、走路了,可是,我们自从孙子出生后见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见了,我真的太想念孙子了,想念他那个肉嘟嘟的可爱样子。
09
由于距离远,我们家的农活多,离不开人,所以我和老伴去不了儿子家,而每次过年,儿媳妇都是带着孩子回娘家,从来没有回过我们农村。
每次我提起来,儿媳妇故意用一种挑衅的语气说:
“妈,您忘了吗?回哪家过年,是随我们意愿的啊!这也是您当年承诺好的,难道您也把这事忘记了吗?”
说服不了儿媳妇,我们只好在电话里跟儿子念叨: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是孙子的爷爷奶奶,现在我们的身体也不行了,说不定哪天就突然没了,到时,你们想见也见不到了。
然后,给儿子下了最后通牒:今年过年,无论如何,都要带着孙子和媳妇回一趟老家。
10
后来,儿子终于答应我们,他们一家三口要回来过年了!
我和老伴听到这个好消息后,激动得好几个晚上都没睡着,是啊!日盼夜盼,总算是把他们给盼回来了!
在他们回来之前,老伴每天都会去集市上采购一些年货,鸡鸭鱼肉买了一大堆,把冰柜塞得满满的,就等着儿子他们回来吃。
而我呢,平时没事的时候,就会包一些饺子,有虾仁馅的、猪肉馅的、牛肉馅的、还有玉米馅的,我知道小孩子爱吃饺子,到时等孙子来了,吃得时候方便。
11
没过几天,儿子一家三口就开着车出发了!
那天,我和老伴早早起来就在村口翘首以盼,等到快中午的时候,他们终于到了,儿媳妇抱着孙子下了车。
虽然平时只在电话里说过话,但是孙子跟我们一点都不陌生,“爷爷、奶奶”叫得那叫一个甜啊!我们的心里也一阵欢喜。
12
过了两天,村里唱大戏,我和老伴就带着孙子出来看戏,儿子小两口说他们不喜欢看戏,于是,就在家玩手机。
小孙子开心得手舞足蹈的,老伴让他骑在自己脖子上,引得周围几个邻居过来围观。
王老太太问:“老孙头,这是你孙子啊?这么大了?”
老伴引以为傲地说:“是啊!都三岁了!”
“小孙子叫什么名字?”老伴正要回答,没想到,小孙子却抢先:“我叫周晓军!”
“咦,你爷爷姓孙,你为啥姓周啊?”王老太太大惑不解。
小孙子童言无忌:“我没有跟爷爷和爸爸姓,我跟我妈姓!”
13
那一刻,我觉得尴尬极了,脸上感觉一阵发烫,于是,拉着小孙子的手,急忙就往家里走。
这个邻居王老太太是村里村外有名的“长嘴舌”,谁家有个芝麻烂谷子的小事,都逃不过她的“法眼”,嘴上像长了一个喇叭,生怕什么事情,其他人不知道,为此,村里人都恨透了她。
这下可好,我们也直接撞“枪口”上了!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孙子不跟我们姓,而是随他妈姓。
每次出去买东西,碰到一些熟识的人,他们总会用一种异样的眼神看着我。
还有一些喜欢看人笑话、嫌事不够大的大妈们,总会跑过来,问我到底是怎么回事,为啥孙子要随妈姓?每一次,我都无言以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当我离开时,总感觉他们在我们背后指指点点,有时还在偷偷地捂着嘴笑。
14
一年后,儿媳妇又怀孕了,我和老伴争取了一下,说,以前欠你的那15万彩礼,我们现在可以给你补上,但是这个孩子,无论男女,生下来必须跟我们家姓。
谁知,儿媳妇却冷笑道:
“爸,妈,你们觉得这样做有意义吗?当初我们刚结婚,没钱,你们一分彩礼都不掏。
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得好了,这些钱对于我们来说,根本不是个事,您二老又想收回以前的话,出尔反尔的,您觉得可能吗?”
15
在大城市里,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觉得孩子跟男方姓还是跟女方姓,都无所谓,不会当成一件大事来谈。
但是在农村,如果孩子跟女方姓,那可是天大的丑事啊!甚至是见不得人的丢人事,这样,会一辈子被人说三道四,抬不起头来的。
我现在真是悔不当初啊!当时,就是因为想省那笔彩礼钱,结果走到了这种地步,真是应了那句“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贪小便宜吃大亏。
现在,孙子的姓氏真的成为我和老伴心中那根永远无法拔除的刺,真不知道,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如何能在这个村里呆下去,甚至想死的心都有了!
大家说,像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