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灵性良知与肉体的对抗——读《走到人生的边上》有感

灵性良知与肉体的对抗——读《走到人生的边上》有感

作者: Sherlock_Holmes | 来源:发表于2016-08-13 14:27 被阅读0次

人在死后究竟是怎样的,如果说死后便是一片空白似乎难以想象,想必是有灵魂的吧,人的意识在死后游荡,而在重生之后抹去记忆,留下原有的精神。而精神的存在与否,仿佛是人与动物的界限。

肉体代表的是人最本身的需求,是人身上的兽性,动物的本能,正如孟子所说:“食色性也。”这一点连圣人也无法摆脱,作为人,只能承受,而兽性控制的关键,则在人的灵魂,或者说是灵性良心,灵性良心则代表人所独有的人性。灵性良心与肉体总是不断地进行抗争,而此时正是人在与自己的兽性对抗,有的时候会是肉体占上风,有的时候是灵性良心占上风,但双方都无法将彼此彻底清除,消灭,在抗争的最后,两者又归于统一,共同完成接下来的行动。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能否摆脱肉体的约束,看清自己,遵从灵性良心。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头脑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会找出种种歪理来支持自己的私欲.得对自己毫无偏爱,像侦探侦查嫌疑犯那么窥伺自己,在自己毫无防备,毫无掩饰的时候---例如在梦中,在醉中,在将睡未睡的胡思乱想中,或心满意足,得意忘形时,捉住自己平时不愿或不敢承认的私心杂愿.在这种境界,有诚意摆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会憧然警觉:"啊!我自以为没有这种想头了,原来我没有看透自己!"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实了,就不偏护自己了,这样才会认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清欲,超脱小我,而顺从灵性良心的指导.”

人生的价值便在于能否经历得起锻炼,在肉体与灵性良心的抗争之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我们的行为无法改变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等外在因素,但对内却提升了灵魂,完善了自己,而这对于人的个体来说,便是最终的目标。

“每个人经过顺人情又合理性的锻炼,就能超脱原先的“小我”而随着灵性良心的指导,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但人的劣根性是顽强的。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人皆可以为尧舜,也可以成为恶劣的刁徒或卑鄙的小人。锻炼必定留下或多或少的成绩。“

这在人生边上的老者所带来的启示,或许能给我们这些距离死亡遥遥无期的人一些启示吧。

相关文章

  • 灵性良知与肉体的对抗——读《走到人生的边上》有感

    人在死后究竟是怎样的,如果说死后便是一片空白似乎难以想象,想必是有灵魂的吧,人的意识在死后游荡,而在重生之后抹去记...

  • 读《走到人生边上》有感

    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是一本表面上直面死亡的书籍,实质上是思考人生的一杯佳酿。 文章的章节看似毫无头绪,一会儿...

  • 《走到人生边上》有感

    断断续续,终于读完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 我的拖延症一直都在,刚读完我便跑来写读后感,不敢怠慢。有很多事一拖...

  • 读《走到人生边上》

    关于鬼神 钱钟书及女儿是坚定的无神论者,但杨绛不是。全书文风平实,读起来平淡,有老人和你絮絮叨叨的感觉。如果说书中...

  • 读《走到人生边上》

    1 现在的绝大多数人,提起杨绛,可能不太清楚,可提起钱钟书的妻子,倒是有了印象。而对于钱钟书的印象,又是来自于《围...

  • 读走到人生边上

    读到一半,忍不住泪流满面。 只有这样睿智的女性在一生即将要结束的时候回顾这一生才有这样深刻的认知。读书,让...

  • 读 走到人生边上

    我看书是极少用笔标注的,是没有这个习惯,是不愿意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记在书上,还在后面翻阅的人面前暴露出自己的才疏学...

  • 读《走到人生边上》

    乾州蕞娃 读完《我们仨》之后,我决定乘胜追击,再细细拼读一下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

  • 读《走到人生边上》

    杨绛先生用尽一生的阅历酝酿而在九十六岁高龄凝聚出来的“胡思乱想”,这一本书,我想足以成为使年轻一代醍醐灌顶的良药,...

  • 读《走到人生边上》

    这两天在读杨绛先生的《走到人生边上》,这是她九十六岁高龄完成的一部有关生命人性的思索之作。九十六岁,近一个世纪的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灵性良知与肉体的对抗——读《走到人生的边上》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ae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