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财经
延迟退休,脚步渐近

延迟退休,脚步渐近

作者: 芦灰灰 | 来源:发表于2024-09-12 00:08 被阅读0次

    01

    延迟退休来了

    9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草案的议案。 

    而在这之前,「延迟退休政策」已经「反复试探」并被社会讨论了好几波了。

    「延迟退休」这个词第一次正式亮相并引起广泛关注,是在2012年。当年6月,人社部等部门在《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研究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2020年,关于「延迟退休」的措辞从“研究”变成了“实施”。2020年11月3日,新华社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到,“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02

    为何要延迟退休?

    为何要实行延迟退休?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国老龄化趋势以及由此带来的劳动人口下滑。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人、占比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7亿人、占比15.4%,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根据预测,到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占比超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将达到峰值,有预估称老年人口将达到5.1亿人,占比达42%,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劳动年龄人口也由此开始下滑。在人口经济学中,16至59岁人口被定义为劳动年龄人口,他们是社会生产的主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约8.6亿人,占全部人口的61.3%。不过,我国16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从2012年起开始下降,且劳动力人口的年龄结构进一步老化,45到64岁人口占15到64岁人口比重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从2000年的27.3%持续抬升到2022年的41.91%,平均年增长率为0.66%。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上世纪50年代确定的,具体为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与70多年前的情况相比,当前国人均预期寿命、受教育年限、人口结构及劳动力供求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退休年龄确实有必要做出一定调整。彼时的人均预期寿命不到50岁,而现在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此外,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参加工作的时间明显推迟,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82年的刚刚超过8年提高至2023年的11.05年,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14年。

    另一个原因或许是养老金的缺口。当前养老保险采取现收现付制。而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显示,全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在2035年耗尽累计结余。《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一书中也强调,在现行制度框架下,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预计到2036年左右累计结余将耗尽。尽管耗尽结余不代表会拿不到养老金(《报告》的作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基金储备耗尽跟发放养老金是两回事。发放的养老金来源主要靠当期的就业人口缴费,基金耗尽意味着基金累计结余没有了,收支缺口要由财政等其他资源“补”上,并不影响养老金的发放。),但还是让不少年轻打工人倒吸了一口凉气,毕竟都知道现在出生人口在逐年下滑,年轻人担心自己供养了这一代退休人群,未来却没有足够的年轻人供养退休的自己了。

    03

    国际比较

    据人社部社保所披露,中国职工平均退休年龄实际只有54岁左右,是世界上平均退休年龄较低的国家。据财新报道,「整体来看,发达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高于发展中国家,普遍在65岁以上。高者如丹麦、希腊、冰岛、意大利,男女均为67岁;日本、法国、巴西、阿根廷等在60—65岁之间;印度、越南、蒙古等亚洲国家与中国大致持平,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除部分亚洲国家外,男女退休年龄执行统一标准。」

    而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也成为各国普通的应对策略,「通常设定几年到几十年不等的过渡期,大约每年延长几个月,最终达成目标。」比如「2012年1月起,德国决定利用12年的时间把65岁退休年龄延长一岁,即每年延长一个月;再用6年的时间把退休年龄延长一岁,相当于每年延长两个月,计划到2030年把退休年龄延长至67岁。美国从2021年开始,退休年龄从66岁每一年延长2个月,计划至2027年完成向67岁的过渡。」

    04

    实施步骤

    此前,正式的政策还没有出来,但是网上的延迟退休年龄计算表却已经算得明明白白。一张「1990年之后(含1990年)出生的人员,不论男女都将调整为65岁退休」的网图让90后又扎心了一把。尽管后来媒体出来「辟谣」说网图只是「网友基于部分专家“采取每1年延迟几个月的措施,直到退休年龄最终达到65岁”的预测做出的测算推演表,“仅供大家参考”」,但是从国际经验来看,网图似乎很可能将「照进现实」。

    曾有研究者综合各方观点,为实施渐进式退休制度的中国人预设了一个“退休时间表”,根据这个预测:

    1963年出生的男性,将在61岁退休;

    1964年—1969年出生的男性,将在62岁退休;

    1970年—1975年出生的男性,将在63岁退休;

    1976年—1981年出生的男性,将在64岁退休;

    1982年—1991年出生的男性,将在65岁退休。

    1965年出生的女性,将在56岁退休;

    1966年—1968年出生的女性,将在57岁退休;

    1969年—1971年出生的女性,将在58岁退休;

    1972年—1974年出生的女性,将在59岁退休;

    1975年—1977年出生的女性,将在60岁退休;

    1978年—1980年出生的女性,将在61岁退休;

    1981年—1983年出生的女性,将在62岁退休;

    1984年—1986年出生的女性,将在63岁退休;

    1987年—1989年出生的女性,将在64岁退休;

    1990年—1991年出生的女性,将在65岁退休。

    这个为中国人预设的渐进退休时间表,未必精准,但其设计逻辑与思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按照这个渐进退休时间表,1990年后出生的人,无论男女,都是65岁退休,换言之,到2055年,在中国内地,男女的法定退休年龄都将达到65岁。而近几年中国生育率的下降速度快于预期,目前这个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受此影响,中国实施渐进性延迟退休的步伐还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快。

    05

    普遍担心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介绍,延迟退休在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政策实施不利、遭遇阻碍的情况。顾虑包括:一是就业市场方面的代际冲突,延迟退休是否会减少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二是家庭人力资源分配。老年人是否会面临继续就业和帮助子代抚育孙辈的冲突?可能加剧年轻一代的生育焦虑。三是经济压力。退休制度能否覆盖全体人群,延迟退休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如何、是否会加重人群间的收入分化,等等。

    尽管延迟退休看起来似乎是国际通行做法,但是个人头上的忧虑依然挥之不去,各个年龄段的打工人都有着不同样式的担忧。

    即将进入职场或是刚进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担心,延迟退休会不会使得更多人老而不退,增大当下本就很难的青年就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董克用认为不会,因为年轻人和大龄劳动者青睐的行业有交叉,但重叠度并不高,年轻人更愿意去互联网、数字经济、新兴产业等就业。郑秉文表示,短期内延迟退休对就业市场存在影响,会拉高青年失业率。尤其改革初期会比较明显。但中长期看,矛盾会逐渐被时间稀释掉。最极端的两个典型案例,美国的法定退休年龄目前是65岁,2027年将提高到67岁,实际退休年龄还会更高,但美国的失业率维持在5%左右。郑秉文指出,在美国,个人不提出退休,即使到了法定退休年龄,雇主也不能强令退休。希腊男性60岁退休,女性58岁退休,失业率是美国的两倍,说明延迟退休不一定会提高青年失业率的说法。“就业率根本上是与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相联系的。”

    也有相反的观点,方正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曾以日本为样本分析,日本在2004年至2013年逐步实现延迟退休,其低龄老人就业更多流向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教育、医疗、金融、信息技术等,的确会对这些行业的青年就业产生一定影响。而针对中国的行业特点做静态分析的话,2010年-2020年,中国16岁-29岁青年人口集中涌入的八个行业中,50岁-64岁低龄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是建筑业、公共管理、房地产业、社保和社会组织、教育、租赁和商务服务、卫生社工,这意味着这些行业低龄老人对年轻人就业的替代率可能较高。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李佳也认为,岗位数量一定时,延迟退休会影响年轻人就业。

    工作了一段时间的年轻人则担心未来身体承受不住,尤其是「牛马浓度」较高的职业。

    而对于稍大龄的劳动者来说,则在担心会不会年纪大了其实难以就业?毕竟,当前「35岁门槛」依然普遍存在,「45岁」几乎是各大白领工作的招聘年龄上限了,而中年失业的话题近年来也是挥之不去。李佳也表示,工作机会的减少会让即将退休者面临“隐性失业”风险。新加坡政府推出专门岗位并培训,鼓励老人再就业,但收效甚微。在应对方面,董克用教授表示,「对大龄劳动者就业问题,需打破‘35+’年龄门槛,创造更为公平的就业环境。」相关部门似乎已经开始行动。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接连下发通知,分别就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规范管理、改进和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包括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监管,对发布含有歧视性内容招聘信息的加大惩处力度;要求招聘不得设置歧视性、指向性以及不合理的限制性条件,坚决杜绝“萝卜招聘”“因人画像”“近亲繁殖”等。

    还有对于政策「连环效应」的担忧。现在国内老年人帮助抚育孙辈的现象突出,若老一代延迟退休,是否会导致年轻人育儿压力进一步增大,进而导致生育率进一步下滑、老龄化进一步加速?这听起来很可怕,因为原本是一个为了应对老龄化的「延迟退休」政策,反过来却进一步加剧了人口老龄化。比如李佳就认为,目前在中国,「与托幼机构相比,家庭是照顾孩子的最好方式,如果延迟退休,老人难以进入家庭照顾孩子,年轻人生育意愿会愈加低迷。」他还提出了有意思的反向建议——「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关键不是延迟退休,而是提前退休。不能孤立地看待老龄化,老龄问题实际是“老龄少子化”的混合题目。」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延迟退休提高了老年劳动参与率,增加年老期收入,减轻了年轻人的养老负担,或许可以减轻甚至避免养老对家庭生育的挤占。

    此外,虽然延迟退休的原则被规定为「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但是每一项原则的落实带来的影响都将取决于其具体程度。比如「弹性」有多「弹」?给2-3年的提前退休空间是「弹性」,给10-20年的空间也是「弹性」,但二者赋予退休人员的自由度却大不相同。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林宝提出了一份弹性退休的方案,即用20年左右时间将男性和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式提高到65岁。在实际运作中,将原退休年龄作为最低退休年龄,以法定退休年龄再加5岁作为最高退休年龄,最终形成男性60岁-70岁之间、女性可在55岁-70岁之间弹性退休的区间范围。李佳则认为,如果一定要推行延迟退休,建立弹性选择机制十分必要,弹性力度可以加大,以标准年龄为线,上下15岁浮动。然而,若参考国际上的做法,一般并没有那么长的弹性区间。比如美国,目前正常退休年龄在66-67岁之间,而最早提前退休年龄和最大可奖励延迟退休年龄分别是62岁和70岁,最早退休年龄仅比标准年龄早了4-5岁。

    另外一个让年轻人焦虑的点在于,作为配套的制度,养老保险最低缴纳年限或也将由15年延长至国际通行的25-30年,这让一部分有志于缴满15年后「躺平」的年轻人失去了等待「退休」的希望。不过,当前许多人不愿意多缴纳养老保险的原因在于现有养老金制度对长期缴费的激励性不足,也即多缴纳一些年头并不会获得后续养老金的可观增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养老与保障研究室主任林宝建议通过弹性设计,将缴费年限与养老金待遇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和激励人们主动延迟退休,从而顺利实现退休年龄改革的目标。以当前美国为例,若在最早提前退休年龄62岁时退休,必须扣减正常退休年龄给付标准的30%左右;如果选择不办理退休手续,也不领取退休金,而是继续工作缴社保,那么到达70岁之后,月退休金最多可额外增加30%,以此鼓励人员正常或者延迟退休。

    还有另外一部分网友开始了「另辟蹊径」的担心,表示到老了能不能有工作是个问题,所以根本不必担心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更有甚者担心能不能健康活到退休年龄也是个问题。尽管当前中国的平均寿命超过了78岁,但生命的最后几年许多人都是靠医药撑着的。有学者对国人健康情况下可延长工作的年限进行了估算。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张川川等人202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则指出,确定延迟退休方案,应当考虑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该研究测算后得出,中国60岁至74岁男性的额外工作能力为2.78年,50岁至64岁女性的额外工作能力为2.18年。照此推算,中国老年劳动力的健康状况总体上能够支撑2-5年的额外工作年限。

    由以上种种担忧起码可以看出,延迟退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诸多政策的改变与之配套。比如,首先应当废除报考公务员的35岁年龄限制,以及其他企业在招工、就业方面或显或隐的年龄歧视。此外,社会变化迅猛,应落实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对大龄职工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使更多人能够实现职业转换。最后,对于年轻人也别太当牛马使唤,否则他们可能会两害相权取其轻,干脆「躺平」撂挑子不干,实现一种看似消极其实明智的保身策略。最后的最后,当退休年龄对标国际的同时,起码让房价收入比、年均假期天数、周平均工作时长也对标国际,这样大家伙的身体素质、精神状态以及退休年龄才能真正对标国际。还有一些专家提出了如下的建议——

    “个人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度过我们的周期性人生。”李佳表示,每个个体都需要意识到,我们面临的是长寿时代和C型人生(Cycles,即周期)的来临。“人生不再是过往那样出生、成长、学习、工作、退休。未来,我们可以在任何人生周期不断学习、进步,开始新的工作。这将是人生的常态,而不应当做问题。”

    宋健则说,我们正在经历的长寿时代史无前例,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参考文献:

    1.《三中全会定调延迟退休|三中全会系列解读》,财经杂志,2024年08月24日

    2.《养老算账》系列,财新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延迟退休,脚步渐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ap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