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灵成长故事签约作者文章合集
为什么你说出的“实话”,总是让人觉得那么刺耳?

为什么你说出的“实话”,总是让人觉得那么刺耳?

作者: Nicole林小白 | 来源:发表于2017-07-11 08:39 被阅读2908次

    文/林小白

    我因为从小性格内向,不善交际,所以很怕别人问我一些问题。

    “唉,你看,我最近是不是胖了?”

    “你觉得我刚买的这条裙子好看吗?”

    “我男朋友又扔下我去喝酒了,你说要不要索性分了算了?”

    ……

    这些问题一律让我倍感为难。说实话吧,总觉得听者听起来不舒服,虽然他们说“你说实话哈,没事。”那如果你真说了实话,对方的脸马上就放下来了。所以,当我大一入学军训,因为动作标准被教官选为“监督者”时,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是好事。“监督者”就是不训练,站在一旁看着大家训练,看到谁做得不好就要去给他指出来。

    一开始我就在旁边站着,基本没挪过。因为我想,大家一开始谁都不认识,我却上去就说“你这个动作做得不好啊”,这不是亲自把自己的第一印象破坏了嘛。但我一直站着也有个问题,教官就说了,“你别老站着啊,这么多人做得不好,你过去说下!”我为难的呀,只好假装走两步、晃两下,最后选择了室友下手。

    怎么才能更好地和别人说出让人听了不会不悦的建议或意见,在我看来,一直是件不太容易的事儿。直到前两天,看了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才恍然大悟,有的时候忠言之所以逆耳,是因为少了一些言语前提,以及混淆了观察和评论、请求和命令

    《非暴力沟通》中的暴力并非指大喊大叫、言语尖酸刻薄,而是指说出有可能伤害到对方的话即为“暴力”。

    “你真的要减肥了!”

    “我觉得这个颜色不太适合你。”

    “你要去土耳其旅行?你是要去打仗吗?”

    ……

    请你仔细回顾下,在现实生活中,你是不是也说出了不少这样的有些伤人的言语。可能在你看来,说这句话的时候完全无心,但是你言语上的嘲讽、否定、说教、随意说出的评价和结论,都会给人带来情感和精神上的“暴力”。

    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把非暴力沟通分为4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其中,观察很容易和评论混淆,请求又很容易和命令混淆。

    “从小到大,你就总是吊儿郎当、不求上进……”一位母亲如果这样对儿子说,儿子就有可能感到愤愤不平,觉得母亲一直陷入了给自己贴的标签里。这样的表达确实有失偏颇,因为“总是”一词和“从不”等词一样,带有明显的评论色彩。但倘若这位母亲说“你曾经逃课两天去旅游去了。”这就是观察,更能让人接受,因为这描述的是事实。

    所以当我们想抱怨一件事或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应当用“观察”的句子而不是“评论”。如果我们总是不区分观察和评论,人们就会倾向听到批评,总觉得你在挑他们的刺,那么最后的沟通往往会不欢而散。

    那怎样提出一个建议或意见,甚至成功说服他人呢?我们就可以用《非暴力沟通》里推荐的四要素结合的“强力胶”方式。

    例如,你想让男朋友或老公多花点时间陪你。首先,你应该如实地表达你的感受,在表达感受时则要说明,你是因为有着怎样的需要/愿望,导致你有了这样的感受。

    所以你可以这么开始,“我们一周就见一次,有的时候还见不到一次,我感到挺难过的。”接着,告诉对方你的需要和请求。“我想要更多的和你在一起,我希望我们每周至少能见上两次。”之后再请求对方的反馈,确保他们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说上一句“可以吗?”或是“你觉得呢?”到这里,你想要抱怨对方陪你时间太少的意见就提完了,但这些语句并不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分析一下,“我们一周就见一次,有的时候还见不到一次。”是观察;

    “我感到挺难过的。”是感受;

    “我想要更多的和你在一起”是需要;

    “我希望我们每周至少能见上两次,你觉得呢?”是请求。

    其中,感受很重要,有时直言意见之所以会引发争吵,就因为忽略了这个环节,更糟糕的是,还把意见用“命令”而非“请求”的方式表达出来了。

    比如夫妻俩吵架,太太直接对先生说,“以后你一下班就给我回家,别去外面‘花天酒地’!”如果先生没答应,他还会遭到太太更为严厉的批评和职责。这就是“命令”而非“请求”。

    当请求没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是否批评和职责,就是区分请求和命令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其实,太太就是想先生早点儿回家。如果换成“感受+需要+请求”的方式,先生说不定就答应了。而一上来就“命令”,他可能就会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对于说话人来说,反正最终只要达成目的就行,何不用成功概率更高的方法呢?你说是吧?

    —END—

    相关内容分享:

    一张口聊天,空气就尴尬到极点,怎么破

    你不懂得说话,因为你不懂得清晰表达

    不想成为不会说话的“万人嫌”?那你需要知道这些事!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发送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South_Lin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正过着白天写公文、晚上写故事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南海岛来的风:来试试这个公式,作者看能不能接受,觉得不刺耳哈!
        公式: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观察:很敬佩作者,能坚持更文。
        感受:有时候看你的文章,有些不一样想法的地方会话说
        需求:想产生想法上的碰撞,于是会评论你的文章,但绝对没有诋毁的意思
        请求:请你相信我不是什么坏人,不要因此不开心
        南海岛来的风:再来试试军训这个!
        观察:你的手摆的比其他人高
        感受:这样让你看起来不是很帅
        需求:我想教官应该想看更帅的你,当然我也是
        请求:你能不能满足我的心?

        这么搞会不会挨打?
      • 会飞的芒果冰:相信作者一定是个喜欢读书的人吧,书中真的能学会很多知识,能教会我们一些做人的原则跟道理
      • 小兄弟:语言的艺术正在于此
      • 烧菜的火鸡:沟通是一门课程,绝大多数人都不及格。一是父母没有教过,二是学校没教过,三是自己也无意识。怎么解决?与人为善,换位思考,多读书!
      • 文文心儿:分寸不是那么好把握的
      • aab0304dbf82:我就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所以我干脆也懒得跟别人接触。宅。
        林窗鲸落: @宅在流年里枯萎 呵呵 我就帮你梳理下你的思维定势 你就激动成这样 什么也不说了 你问题真的很严重 建议你去看看心理医生 或者和周边的老者聊聊 正下三观 不要总是想着怼
        aab0304dbf82: @Vinci520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不是别人,怎知别人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不会正视自己?怕是太武断了吧?这世上最了解自己的,怕也是只有自己了。有没有正视自己,真不是除了自己以外的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所能论断的。怒其不幸,哀其不争?何为幸?何为不幸?你真说的清?不争?你怎知别人不争?别人的挣扎是你能从表面的三言两语能看清楚的?世上的事若都是这样肤浅能让别人一下子就看透的,哪来那么多纷纷扰扰乱哄哄。这世上总有很多聪明的人,站在高处俯视低处,一副圣人的姿态,“那些愚民真是愚不可教也,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林窗鲸落:不会说话和不会沟通是两回事,不要把自己的宅贴上不会说话的标签,混淆自己的视听,不会正视自己,和慢性自杀有什么区别,原谅我把话说的那么直接,真是不想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觉,哎,不说了。
      • 凉凉小茶馆:写的真好!
      • 鱼笨自由:是的,沟通的技巧,比想象中重要,太多了。
        同样的意思,不同的人表达出来,差距十万八千里。
      • 都是我的我的:因为吐糟的太多了 一时之间难以转变 其实都没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林窗鲸落:这样说吧,就像是一副牌一样,玩什么样的游戏,都有什么样的规则,难的是你能把所有你熟悉的规则合理运用,最大化你的利益,放到生活上也是如此,好书和不好的书只有真正读过才知道,好处使人受益匪浅,不好的书也能证明你读到过一本不好的书,你也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不是,而不是像有些人,书都没读过,就乱怼,有什么用呢,这个世界上有大智慧的人太多了,我们说的什么话,做的什么事,他们立马就可以看出来,这叫“段位”,也叫他们“经历”过的人生。
      • bf9552788df6:我身边的亲人只会指责我,再小的事也要说上我几句,说你连这个都不会做,这个都做不好,听了这些话我觉得很气闷,很痛苦,我觉着他们太多的干预我的生活,现在自己上班了自己挣钱了,买稍微贵点的东西都要说我,我觉得自己也不容易呀,也没犯什么大的过错不明白为什么还要这么说我,并且我才19没有像同龄人一样吃喝玩乐,不明白为什么对我还不满意,我不想以他们的意愿而活,我很痛苦
        a097d3e5dc12: @阳光总在风雨后_0222 会的,努力去证明自己,不被他们瞧不起。
        bf9552788df6:@特立独行喵喵 希望有一天能做真正的自己,以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生活
        a097d3e5dc12: @阳光总在风雨后_0222 感同身受
      • 838d7a52b92d:独到的见解,受益匪浅

      本文标题:为什么你说出的“实话”,总是让人觉得那么刺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oqg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