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某项专长“并不是固定的先天能力决定的,而是通过有目的的锻炼获得的”。或者像他的前辈比奈所认为的,一开始聪明的人不一定到最后还是最聪明的。
书中所提到的两种思维模式,成长型和固定型。成长型会把能力定为变量,而固定型思维模式把能力定为定量。
成长型思维模式
“一种能够准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不足的独特才能”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板看重团队协作,并热衷于接受他人建议。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失恋后,他们往往会选择原谅前任,并反省做总结提升自己。
当你有时间提升自己的时候,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一遍又一遍地去证明自己的杰出?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改变它们?为什么要找那些只能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人,而不是那些可以促进你成长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和搭档?为什么要去找那些自己屡试不爽的事,而不是去选择一些可以提高自己的事来做呢?即使是(或特别是)事情发展不顺利时也能拥有这种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这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身上的标志。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固定型思维模式
对成功失败和努力的标签依赖他人的评价。
急于证明自己的实力,担心被否定。误认为成长型思维只关乎努力,不论结果。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一般都有害怕失败、回避挑战、固步自封、追求完美标签的定义。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老板崇尚精英主义,强调个人能力,不喜团队合作,不擅培养员工。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对待失恋,很难自己走出失恋的阴影,受伤之后容易心生报复。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你这个人要么很聪明,要么不聪明,失败则意味着你并不聪明,就是这么简单。如果你能让自己成功并避免失败(不惜一切代价),你就可以被称为聪明。努力奋斗、错误、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因素则都不能被划在聪明这个范畴之内,
换句话说,他们认为风险和努力这两件事暴露了你的不足,证明了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事实上,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努力的消极态度令人瞠目结舌。
两种思维模式的不同
我们发现人们对能力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证明;另一种则认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
只是这些有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不会给自己贴上标签,或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们感到沮丧,他们也准备好了去承担这个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这两种思维模式代表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它们决定了我们如何想问题、如何做事情、如何面对失败与挫折、如何处理好与同事下属之间的关系、如何选择人生伴侣、如何与爱人相处、如何教育子女,是否能做好想做的事情,是否能成为想成为的人,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爱情模式
不努力的两性关系是难逃一死的,是不健康的。双方需要努力才能够进行正确的沟通,需要努力才能发现并解决双方不同的期望和想法。这并不是说世界上没有人“永远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而是更应该说“他们永远幸福快乐地为双方的关系而努力”。
关于教育
如果你想送给孩子一份礼物,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他们将拥有一种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方法。
人的大脑更像肌肉———它会发生改变,你越使用它,它就变得越强壮,越灵活。
问与答
在评价别人之前,要记住努力并不代表所有,而且每个人的努力也并非建立在同样公平的前提之上。
虚假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父母、老师和教练如果想要传递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是头脑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就够了,而是要通过行为体现——称赞学生的方法(告诉学生,这样的努力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学到知识),在学生遭遇挫折时的反应(认为失败是学习的好机会)以及是否重视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认为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脑科学项目
他教他们如何让大脑最有效地运作(比如睡眠充足、食物丰富、利用某些有效的学习技巧)并告诉他们在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大脑是如何成长的。
做事情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会更加努力,因为我知道我越努力,我的大脑就越灵活。
每次我不想学习的时候,我就会想到,在我学习时,我的脑细胞就会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