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投入大量精力的时候?那些持续的、高强度的甚至有些枯燥痛苦的过程,你是如何度过的呢?有没有在完成某件事之后奖励自己一个小礼物,给自己设定阶段性的目标呢?又或者你会不会在工作的时候刻意关掉网络,不看手机。如果你曾经这么做过,那就是在运用“延迟满足”的方法。
延迟满足的心理学定义1
延迟满足(Delayed Gratification),即“推迟的满足感”,是指一种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主动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心理成熟的表现。
斯坦福棉花糖实验2
“延迟满足”起源于斯坦福棉花糖实验(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是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歇尔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儿园进行的有关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学经典实验。在这些实验中,小孩子可以选择一样奖励(有时是棉花糖,也可以是饼干、巧克力等等),或者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通常为15分钟),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在后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SAT成绩、教育成就、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其他指标。
拆解延迟满足
1.“思考脑”与“情绪脑”。3
我们的大脑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思考的大脑”,即主导逻辑的大脑皮层;另一部分是“情绪的大脑”,即主导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层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两个人,但却拥有不同的个性。大脑皮层主要倾向于进行思考类、计算类和逻辑类的活动。大脑边缘系统在应对外部世界的过程中会同时催生一些原始的情感反应和身体反应。
与“延迟满足”相对应的,就是即时满足,更贴切的说是“即时诱惑”。而“思考脑”影响延迟满足,“情绪脑”关联“即时诱惑”。从大脑的构造来看,“情绪脑”力量更强大。“理性脑”需要有意识的抗衡“情绪脑”,才能保证不被影响。因此,“即时诱惑”对每个人来说,天然有更大的引力。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即时诱惑”总是难以控制,同时想办法锻炼提高“思考脑”的能力。
2.“自我激励”与“外界激励”
“延迟满足”本质上是一种自控能力。而控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就是激励方式。获得延迟满足的激励方式可以简单分为两种,即“自我激励”与“外界激励”。两种激励方式培养了两类延迟满足。
一是依靠“外界激励”的延迟满足。比如,小孩子们想获得更好的新玩具,家长们就用积分制的方式,鼓励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或者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达到一定积分后,就兑现奖励,以此来激励、培养孩子们的延迟满足能力。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延迟满足是被动的,主要依靠“外界激励”。而家长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体验延迟满足的过程中,实现真正重要目标的满足感和价值感,让孩子们更关注延迟满足的过程和收获。
依靠“外界激励”培养的“延迟满足”最大的问题在于,个人的刚需可能是“外界激励”而不是“延迟满足”的过程和能力。这种“延迟满足”如果过于依赖“外界激励”,就很难真正内化成个人能力。
二是依靠“自我激励”的延迟满足。“延迟满足”的对象是那些你已经想清楚的、“长期”且“有用”的目标。“自我激励”就是内心已经认可实现长期目标的重要意义,而按部就班的按照规划执行。
在“自我激励”的方式下,“即时满足”不会成为负担和挑战,反而是自我调控的减压器。我们会主动安排“即时满足”的方式,清楚“即时满足”只是调节,最重要的是长期目标。或者有些人根本不需要“即时满足”的帮助,而会持续践行直至实现目标。
“自我激励”方式是在认知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形成的“延迟满足”能力,具有不可逆性,而且一旦习得,会对个人完成各种目标、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等有很大的帮助。
刻意练习“延迟满足”能力的必要条件
1.制定清晰的“长期”+“有用”目标;
2.清楚“即时满足”的吸引力远大于“延迟满足”是人类共同特性;
3.建立实现目标的反馈机制;
4.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奖励机制;
5.面对问题时,增加“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
注1:文中“延迟满足”的定义来自得到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
注2:文中斯坦福棉花糖实验内容来自网络。
注3:“思考脑”与“情绪脑”的说法来自《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