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不明原因的疼痛,以为贴个药膏就可以了。疼痛却一直持续,还出现在不同部位,只能去医院看医生。治疗后虽然疼痛暂时得到了缓解,但之后还是反反复复发作(已经去了几家大医院,医生的诊断都是一样的)。后来去看了一位老中医,给出的是不一样的诊断结果。当时虽然将信将疑,也只能姑且试试了。
第一个疗程:清
首先给身体来一次疏通,清理一遍。这个阶段开的中药不算苦,也不难喝。一个疗程下来,能感觉到身体比之前轻松了,不再因为疼痛而那么紧绷,睡眠质量也有所提升了。
第二个疗程:撬
医生提醒,这个疗程的中药比较难喝,也会比较涩,煲药的时候,可以放一块猪骨头进去,可以稍微减少涩味。
照着医生说的做了,但也没想到会这么难喝,那种又苦又涩的味道使喉咙阵阵发紧。每次喝完几乎都想呕出来。更奇怪的是,身体的疼痛又开始明显了。之前痛过的部位又被重新折磨了一遍。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药不对症。但还是坚持把这个疗程的药喝完了。
第三个疗程:治
由于似乎出现了反效果,第二个疗程后,我暂停了就医。可疼痛的感觉不会消失,它依然不时地在提醒我。
半途而废不是办法,只能再去找老中医,并说明了第二个疗程时出现的症状。医生却说这是正常情况,正是要把身体内所有有问题的地方都给撬出来,也就是让它们全部发作出来,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而第一疗程是在“清理”,所以会感觉比较轻松。
如此说来,这第三个疗程才算是真真正正开始“对症下药”。
这个疗程的药跟第二疗程的药可谓“不相伯仲”,依然又苦又涩。但几副药下去,治疗的效果确实开始逐渐发挥出来了。
第四个疗程:补
治疗的中药喝完之后,老中医给开了一个方子,他称之为“穷人家的补药”,方子上基本上是一些带有滋补性质的平价药材。配下来一副药的价格也就二三十元。
医生建议是先服用一个星期的药,以后觉得有需要偶尔喝上几副即可。
到此,治疗基本算是结束了。如今回想起来竟发现我的阅读过程,真的好像是这一次的中医治疗。
第一阶段
在我看来,从小就培养出良好阅读习惯的人,属于世界上幸福的人群之一。可惜我自己是“困而学之”。当时,我内心充满了困惑与不安。或许已经焦虑了吧。让不安从内心深处消失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是我能够想到的惟一方法。至于有没有效,没敢想,读了再算。
刚开始也不知该看什么书,到图书馆逛了一圈,将感兴趣的先借了几本回来。开启阅读后,仿佛真的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这扇门里面充满了惊喜,让我不断想了解更多。
每本书,我都做摘抄,写读后感,内心的“慌”也渐渐在缓解。阅读,好像真的有效。️
第二阶段
可是,这世上的书浩如烟海,每一本书背后可能至少要牵引出另外三本以上。虽然读的书数量在增加,但一段时期之后,内心又开始产生新的疑问,我这种“漫天撒网”的读书方式,何时是个尽头?毕竟,“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我渐渐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了。也不想摘抄了,也不想写读后感了。当初那种焦虑感又开始涌上心头。我找不到一本让我内心平静下来,并让我明白应该怎么做的书。直接点说,就是我前进的方向明确不下来,以致不知所措。
不得已,我暂停了我的阅读。可几天下来,不阅读比阅读带来的焦虑感更加强烈。
第三阶段
我只能继续在阅读中寻找。万幸的是,我找到了。一本被我加入书架中超过了两年的书(电子版)。真的很遗憾,为什么这么久我才终于“看见”它?但没有时间去哀叹了,我迫不及待地开启对它的阅读。这本书带来的惊喜感受绝不亚于当初开启阅读之旅的心情。果然,几千年积淀下的中华文化,是无可取代的“良药”。
第四阶段
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良药”也需要一个慢慢吸收的过程。焦虑感虽然还会在不经意间浮上心头,但“中心思想”确定之后,焦虑就能在阅读中渐渐被抚平。
围绕着“中心思想”,阅读从此有了明确的方向。曾经纠结着的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早已被一一化解。不通过读书去思考,我们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自己给自己画的牢笼。前人有那么多的智慧与经验,我们不去了解,就真的太可惜了。
不是所有的补药都适合自己,同样,不可能所有的书籍都需要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尽管这个过程可能有些痛苦,但绝对值得。
别人说的什么什么好,没有用,也未必适合我们。只有我们亲自在书海里漫游了,才能真正明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