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就像是艺术
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学习了古方上篇中篇下篇三篇。
古方上篇和中篇都是有型的治疗手段,也就是根据具体的对应的.木火土金水找到对应的方子。
到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下篇就变成了无招胜有招。
让我想到了武侠小说张无忌跟张三丰学太极拳的情景。
张三丰练了一遍,问张无忌你学会了吗?张无忌说差不多忘光了。张三丰又练了一遍,套路和前面一遍完全不一样,然后问张无忌学会了吗?张无忌说全忘了,张三丰说好,现在你可以出场迎战敌人了,这个时候就是无招胜有招。
中医的治疗手段,也是如此,到了最后就是无招胜有招。
古方的上篇和中篇,为中医学搭建了一个框架,古方下篇在框架里面细细的分析,把每一个症状,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分析,同时给出了应对的方法,这样的话,就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不需要拘泥一定之规。
当然举一反三的前提就是你一定要把古方上篇中篇都理解透了。
我感觉通过不断反复的对古方上篇中篇的学习,现在再读古方下篇终于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可以感受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和魅力所在。
刚开始学习,感觉这个理论是不可思议的,很难理解的。经过不断的反复研读,仔细思考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它是合情合理、科学规范的。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就像一门艺术,艺术就有艺术的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就可以治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不同于中医课本。
中医课本把每一个病每一个证都划了一个框框,然后把每个框框里边的病给予了一个对应的方剂药物。然后你就会发现在临床中,按照中医科本框框里面的对症治疗的方法的话,效果不是很明显,有的时候你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效果。
现在考虑是因为中医课本把东西给固定化、模块化、西医化、规范化。规范化是好事吗?有很多病都没法规划,很多病都没法规范。
治疗疾病是需要看这个人的具体情况,而不是把这个人规划到那个框框架架里边去。
即使要规划进去也要考虑到各种因素,阴阳平衡,气机变化,升降浮沉。
如果要学习中医,需要深入的学习最原始的中医,而不是现在用一种数据化的片段化的规律去整合优选。
现代中医课本,所有的证,所有的病、所有的方都是分割开来的,独立存在的。然后又被攒到了一起,这样的治疗有效果吗?
中医又被分为中药师和中医师,难道中医就不能拿药了?
中医还需要配一个药师来专门拿药,这不就是把中医给割裂了。
所以,要想中医有疗效,还是要寻找最原始最传统的中医传承,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我已经通过临床验证了它的效果,它是真实有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