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我们开了一期读书会。
说来也是平平常常无甚出奇之处的一次读书会而已,就是想让听过我的网络课程又觉得没听过瘾还想继续再学点什么的这些妈妈学员们能有个继续学下去的由头而已,实在并没有其它什么的期待和想法。
只是后来怎么也没有想到读一本书会用掉那么长的时间。
当时我选的书是李德修老先生的《小儿推拿秘笈》,之所以选这本是因为这批学员刚刚结束了小儿推拿网络课的学业,我认为读这本书会有助于强化大家刚刚学到的知识和技术。
读书会开始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想错了。
讲推拿就讲推拿呗,天晓得我为什么会突然开挂,讲了一通莫名其妙云山雾罩的什么玩意儿,诶,居然这一通鬼扯竟让我这个讲课的人好似有了某种难以言说的舒爽感和通透感,而那边听课的众学员也纷纷击掌赞叹,表示要把这本书读到底,并建议将收费模式由单次改为月收,反正一时半会儿读不完,一次一次收太麻烦了。
下课后我跟粽子妈说,天呐,课竟然可以这样讲,这个读书会真是开对了!
说实话,我并没有刻意去要把这个课讲的多好多好,也并没有用到任何的技巧和方法,就只是把我自己读这本书的心得非常诚实地,和盘托出而已,就仅此而已,我对书中我不能理解的部分,就直言“我不知道李老为什么要这样讲,可能有他的道理,但是我不理解”,就直接“存疑待考”了,我这样说的时候,并不能确定学员听了会不会不高兴,会不会撇一撇嘴唇说:你这个老师真是够差劲,我们花了钱来听你讲课,你居然说你不懂,拜托,这是你的专业好不好!老实讲,可能有学员会这样想,但是我作为一个讲者,是压根儿也没往这个方向动脑筋的,我只管讲我的课,我不懂就是我不懂,不能因为我是某某堂的谁谁谁就一定要懂,更不能因为你花了钱就非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能把我懂的部分讲清楚,在我看来就足够完美了。
我讲课的口碑也是建立在,我讲清楚,你会用了,这就OK。
学中医难道不就是为了会用吗?要不然学来干嘛?难道你学中医是为了在一众男女闺蜜中间引经据典以博得大家艳羡的目光吗?还是为了和老公吵起架来能有几分学术权威的霸气?
听我说,学习是一件很单纯的事,就是为了学一点技术傍身,孩子生病的时候不用到处打电话求救急得哇哇哭。
这就够了。足够了。就这一个动机,很单纯。
越单纯越好。
因着这一个单纯的动机,我和这几十位学员一起度过了近一年的时间,中间春节还放了三个月长的大假,这些学员并没有成为专业的大夫或者小儿推拿师,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好像娃不怎么爱生病了,好像有点什么感冒发烧闹肚子之类的状况,很快就云淡风轻的过去了,似乎费了好大劲学来的本事,越来越没地方可用了。
奇怪的是,他们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学了那么多知识,然后发现没地方可用,居然他们还不恼!还每天笑眯眯的跟身边的朋友介绍说这个老师如何如何好,这个课程如何如何好,你们都应该去听听之类的。真是莫名其妙不是吗?!
我经常说,我的目的不是把你们培养成医生,我也不具备这个能力,我只是亲自参与了我家两个娃的成长过程,知道这里面种种的酸甜苦辣,懂得如何将掌握的专业技能融入到生活当中。
所以确切地讲,我只是一个分享者,而不是教育者。
所以我要用“读书”这样的方式,把我的心得体会和经验分享出去。
这样的方式就决定了,我不会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啥也懂啥也会的完美的老师形象,而是一个普普通通、懂得一点中医知识的孩子他爸,所以我可以不懂,可以不会,也可以有个性,也可以犯错误,也可以在一堂课讲得正嗨的时候,突然说“你们等一会儿,我要去给娃擦屁股。”
就只是读书而已。
书上的话也不是我说的,是古人说的,我挑的内容当然是我相信的内容,至于你读了以后相不相信,那是你的自由。
这次,我挑了一些比较“拽”的内容,我要挑战一下我的表达力极限,把那些我能理解的、平常看病时经常用的、但却不那么好讲清楚的套路,拿出来晒晒,试试看能不能读出点味道来。
怎么个“拽”法呢?
比如说平常看病,来一个小孩,感冒了,我们看一看,问一问,然后下结论:“这是个少阳病,小柴胡汤证”,然后刷刷刷,写个小柴胡汤的方子,很潇洒。可是病人不懂啊,一屋子人大眼瞪小眼,问我“大夫,我家这个,是风寒还是风热呀?”,就该我傻眼了,不会讲呀,因为他不是风寒,也不是风热,就是个小柴胡汤证呀,就得开小柴胡汤呀。
你说这咋办?没法讲啊,我总不能把《伤寒论》搬出来,说你看你看,就在这儿呢,书上写着呢,这个就叫小柴胡汤证?
所以《伤寒论》是必须要读的,但又不用像我们一样读那么多,把其中小孩子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读一读就行了。
那传说中的“左手伤寒,右手温病”,既然读了《伤寒论》,没理由不读《温病条辨》的对不对?所以我挑了一部分和小孩子相关的条文,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伤寒温病都读过了,那我的偶像,中医历史上神仙级的存在——傅青主先生,当然是必须要读的啦,《大小诸证方论》,这本书不读,实在是说不过去。
你觉得难吗?
很难。
但好在是我读,我这么“智慧”的一个人,当然会想办法让他变得简单,否则要我干嘛?买本书自己看不就行了。
也有简单的,比如《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要全读完其实也挺难的,但我们只挑“儿病本气篇”读,难度立马下降一百个点。
小儿推拿当然是必读项目了,不过这次我们读的是《厘正按摩要术》,什么叫“厘正”呢,就是当你看到各家各派有一些说法互相冲突不知道该信谁的时候,就用这本书来“厘正”,以这本书为准。厉害吧?
听起来都是一些很有难度的书,适合有基础的人进阶学习用,但其实也不然,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很基础的东西,我的小儿推拿就是从《厘正按摩要术》入门的,据我所知,很多人学中医也是从《伤寒论》入门的,就内容上来说都很基础,只是古人的书读起来比较挑战我这个分享者的表达力,我能读成什么样子,现在还是个未知数。
有一些人是不适合参加这个读书会的,我必须要说明一下:
1、中医黑。这个不用说了,大家各走各路,谁也不用跟谁打招呼。
2、骨灰级中医粉。中医黑是打杀,这个是捧杀,两者都非常顽强地执着于“我是对的,无论如何我都是对的”这一根本思想,毫无回旋余地,这两类人对我来说都是避之唯恐不及,您走您的阳关道,千万别过来,谢谢!
3、学霸型。不是说学霸不好,是因为学霸们都习惯了当初学校的那套学习方式,习惯了用大脑思考和记忆,习惯了逻辑推理,我很难教会他们怎么用感觉,很头疼。
4、中医专业从业者。我讲的都是极其简单和基础的大白话,是讲给毫无基础的普通妈妈们听的,没基础的好忽悠,我说什么她们就信什么。专业从业者就真没必要来我这里“进修”,要是听到和你以前学的不一样的观点,我可没工夫与您辩论,可是我也不愿意承认我的观点不对,那样就尴尬了,所以还是别来的好,大家清净。
5、第五条最重要,就是不愿意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问题的人。比方说您看不好病就知道怪医生,听不懂课怪老师,搞不定孩子就怪孩子或者怪老公和婆婆,走路时怪车不长眼睛,开车时怪行人不长眼睛,等等之类。这样的人,目光所注,永远在别人身上,从不肯向内看看自己,被她爱着的人都会很痛苦,何况被她审视的人。我可不愿意招惹这样的,惹不起,就躲的远远的。
好了,如果你不是以上这“黑五类”,就可以扫下面的二维码进群了,扫码之前有一个基本的认知需要再明确一下:这当然是一个收费群,一定是要付费的,每个礼拜一节课,一节课的费用是50元人民币,这个月如果有五个礼拜呢,就是250,如果有四个礼拜就是200,要是赶上放假,就有可能是150或者100,取决于具体放假的安排。明码标价,童叟无欺,无分店,无折扣。想好了再进,进来就别退,买定离手了啊!COME ON!
加我微信,我拉你进群书不用买,要读到的部分我都编到讲义里边了(讲义会在每节课的开课前两天发送,找地方打印一下便是),读的过程中你要是觉得不过瘾,想通读一遍全书,那随意,我不拦着(事实上通读原书非常有助于你理解我讲义编的有多艰难多巧妙,嘿嘿)。
9月15号开课,每周五上午9:30-10:30,或者有时会到11:00,不能在线的可以随后听回放。
群内福利:
1、可以无数次回听录音;
2、可以网诊(以后将逐步取消对外网诊,将本来就很难拍到的网诊机会全部留给读书会成员,直到她们学成不再需要我)。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