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到底是谁发明?一说是仪狄,二说是杜康,三说都不对,最终还是归功于伟大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优秀传统文化。
我喝不了酒,当然也讨厌喝酒。有人说喝酒也有遗传,这我不好说,对酒,父亲确实是谈之色变,避之则吉。而我更是如此,每次喝多了酒少则头痛数小时,多则昏睡十数小时。我的青春呀,真不愿在那几杯苦涩的液体里消耗掉。
以前的酒桌文化和吃喝风气确实不好,无谓的应酬太多,每次“收到风”我都会千方百计推掉。想起那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混乱场面,就一阵阵眩晕。因为到了那种场合里是逢酒必喝,逢喝必醉,逢醉必睡……浪费大好青春不说,还弄得自己人不人鬼不鬼的,怎就一个“怕”字了得。
最怕的就是跟那些半生不熟的人喝酒,他们不单纯喝酒,还要强调什么礼数。“屁股一抬,喝酒重来”,你总不喝吧,则扫了别人的兴,也有失体面。而喝吧,又实在喝不下,于是假装打电话“人间蒸发”,事后也总免不了被指责不礼貌。连命都快没了,你说还讲什么礼貌嘛!
所谓的以酒会友,大多是那些嗜酒人士想出的堂而皇之的理由,不能喝酒也自诩是豪爽之人的人,就等着舍命陪君子吧,反正我是豪爽不起来的。我也因喝酒的事跟别人脸红脖子粗,吹胡子瞪眼过。
老实说,我有点讨厌酒的发明人,更痛恨喝酒。不过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跟真正要好的朋友在一起喝酒,多喝一点点也无所谓。因为大伙都知根知底,喝得比较随意。我那三杯倒的酒量,也会得到特别的照顾。
但凡朋友约出去坐,我都会说事先声明:出去聊天行,不过我不喝酒!其实一边聊着聊着,也喝着喝着,几乎每次也会喝高的,但这时候你会觉得值得,心甘情愿。
有关药学的书说,其实适量喝酒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本草纲目》说: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汉书●食货志下》说得更明确:“酒,百药之长。”可以驱寒、助消化、安神镇静、舒筋活血等。
可要命的是,现在的人好像已经把喝酒妖魔化了,追求的不再是什么健康,而是那种酩酊大醉的感觉,人仰马翻的场面,这就未免歪曲了酒的美意了。我觉得还是酒随人意的好,你没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那才情,没有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那豪情,就别一个个逞强了,因为喝跨了身体不但算自己的,还会连累到下一代。
过量喝酒的坏处,还是让田园大诗人陶渊明告诉你吧,他虽然天赋过人,智力奇高,却因贪恋杯中物,连生了五个孩子都不太聪明。
有诗为证:《责子》——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所以不少讨厌喝酒的男人就借“封山育林”来搪塞喝酒了。我觉得那也挺好的,只要不用喝酒,怎么的都行,改天也试一试,呵呵。
总之酒的好处多,坏处更是说不完,历史上因酒色灭国的有之,现实里因酒后坏事的有之,如酒后驾车、酒后滋事、酒后乱性……说的可是没有一样是好的。
过去的中国人不知道火药的“攻效”,现在的中国人不知道酒的“疗效”,一味肤浅地强调借酒浇愁,以酒会友,结果,不但浇不灭愁,交不到友,还戕己害人,再多再大的事都出来了。
所以我讨厌喝酒,确切地说是讨厌咱们中国人喝酒的穷讲究,烂礼数。您怎么看呢?不妨留言讨论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