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美嫺学习笔记——孩子6岁之前是性格养成非常重要的时期

美嫺学习笔记——孩子6岁之前是性格养成非常重要的时期

作者: 美嫺 | 来源:发表于2023-03-09 22:07 被阅读0次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

    而前半辈子里,最重要的是孩子的童年时期。”

    童年时期的孩子,正处于一生的起步阶段,是习惯和性格养成的最佳时期。

    如果我们总是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后就好了”,从而忽略了对孩子的管教。

    那么,等你发现不对劲想要纠正的时候,很可惜,孩子已经长大,习惯、性格几乎不大可能有太大的改变了。

    一个孩子是不是被惯坏了,能够从外在的表现看出来。

    当孩子有以下这4个表现的时候,很有可能是被家长惯出了坏毛病。

    千万不要一时心软,纵容孩子,要知道孩子越长大越难改,一定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及时纠正。

    未经允许,乱翻别人东西

    有的小朋友,从小就跟别人“自来熟”,TA们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每次去别人家做客,就会把人家家里的电视柜、抽屉翻个遍。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只是象征性地教训孩子几句,这样是非常不好的教育方式,没什么用。

    那碍于情面,主人家也只好赔笑地说:“没事嘛,小孩子都这样!”

    孩子为何爱乱翻别人东西?当遇到孩子乱翻别人抽屉的时候,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呢?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探索欲都很强,TA们喜欢通过自己的双手进行探索和发现。

    尤其是到了陌生的环境中,特别好奇,也特别喜欢探索那些隐秘的犄角旮旯,犹如寻宝一样翻翻柜子、钻钻桌底。

    作为成人,我们打心里都明白,孩子年龄小,乱翻别人东西,只是满足好奇心而已,并不是想拿别人的东西。

    但是孩子把别人家的抽屉、柜子打开的行为,会被认为没有家教。

    有的人会顾及面子,不好意思表达自己的不悦。但是作为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纠正。

    那么,家长该如何引导和纠正呢?

    首先,要强化孩子的物权意识。

    2岁之后,孩子经历了自我意识敏感期,能够区分“我的”和“别人的”含义,此时已经有了物权意识。

    家长要及时引导,让孩子明白哪些东西是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

    哪些东西是别人的,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自己不能随便碰。

    其次,要让孩子明白界限感。

    如果说3岁前孩子在别人家乱翻东西尚可理解,但3岁后还这样,那只能说明孩子在家庭教育中严重缺乏“界限感”。

    大多数父母的观念中,都觉得越是亲密越应该毫无保留,恨不得将自己全盘托出,几乎容不得自己跟孩子之间有半点间隔。

    然而,这种毫无界限感的亲子关系,却恰恰成了断送孩子幸福的第一凶手。

    一个没有界限感的孩子,在幼儿园、小学很容易跟其他小朋友打架,因为他总觉得自己最好、所有东西都应该是自己的。

    长大以后,也不知道怎么和人相处,才能保持双方都舒适的距离。

    周国平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尊重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独立人格的尊重。

    有界限感的孩子,能够明确自己和TA人的界限,包括物质、身体的界限,也能够懂得守护自己的边界,有规矩、有责任感。

    聪明的父母都懂得及时给予孩子界限感教育,因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终是一场“渐行渐远”的修行。

    说脏话,对老人粗鲁

    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意识到,一个对奶奶动手的孩子,既没有长幼礼节,更缺少一颗感恩的心。

    孩子年龄小、不懂事,不代表可以被无限纵容。

    相反,越是年龄小、不懂事的孩子,越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越需要让TA明白分寸和礼仪。

    沙拉·伊马斯,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成功地培养了三个子女的传奇故事,令很多父母艳羡。

    她曾经写了一本书叫《特别狠心特别爱》,该书讲述了她如何在逆境中,让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女,不到30岁就实现了世界富豪梦。

    沙拉在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

    不忍心让TA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也不懂得在适当时机向TA们索要;

    因此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一辈子朝他们索要!”

    凡为父母者,莫不爱其子。

    但很多时候,父母用尽一生心血,换来的不是感恩,而是一个个心安理得的白眼狼。

    百善孝为先。一个家庭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养出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

    喜欢谈条件,没有奖励不行动

    许多孩子喜欢与父母讨价还价,各种讲条件。

    而有些家长习以为常,觉得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也有的家长,一边噎着气,一边妥协。

    当孩子开始和你讲条件时,你是妥协还是拒绝?

    孩子的未来,就藏在你的态度和回答里。

    孩子爱讲条件,并不等于孩子不听话。

    爱讲条件的孩子,也并非是孩子学坏了,而是家长错误的引导一步步造成的。

    要知道,你每一次的让步,都会让孩子觉得你没有底线,自然也就变本加厉。

    孩子讲的条件要区别对待,并不是所有条件都要满足他。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孩子跟父母提出的很多条件都是“试探性”的。

    即孩子提出来的条件,有时候并不是TA真的想要,而是试探一下父母的底线。

    孩子说我再玩会儿游戏再写作业,父母不从,TA就撒泼耍赖;

    于是,为了息事宁人,家长选择妥协。

    孩子要边看电视边吃饭,妈妈说不可以,孩子说不给看就不吃饭;

    而很多妈妈总是惦记着孩子饿,端上饭菜放上电视给孩子吃;

    几个回合下来,父母的底线逐步被孩子攻破。

    倘若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没有底线,就一定会让自己陷入事事和孩子讨价还价的困境。

    所以,爱孩子,就要坚守做父母的底线,不能无原则退让。

    教育孩子在该坚持立场与原则的时候,一定要坚守,才不被孩子的条件所动摇。

    我们对孩子爱与规则同步,最终才能养出好孩子。

    生活邋遢,做事拖延

    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

    “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孩子养成坏习惯,非常容易。

    一旦孩子养成了邋遢、拖延这样的生活习惯,不及时纠正的话真的太难改变了,甚至会伴随终身。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拉开孩子差距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各种习惯。

    197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巴黎,有一位记者问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皮察,“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里学到的?”

    他说:“我个人觉得,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不是在大学,也不是在实验室,而是在幼儿园。”

    他继续讲到,“在这里,我学会了很多,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饭前要洗手,饭后要休息;答应别人的事情要做到;哪里拿的东西要放回原处……”

    幼儿阶段是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段,一个人只要养成好的习惯,将一生受益。

    好孩子是管出来的。

    李玫瑾教授曾说:

    “孩子6岁之前是性格养成非常重要的时期,如果有些问题没有解决,后面家长就再也管不了了。”

    俗话说:“惯子如杀子”,惯着孩子不是爱他们,而是害他们。

    以上是今天的学习笔记,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我是吴美嫺我在贵州贵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美嫺学习笔记——孩子6岁之前是性格养成非常重要的时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jz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