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性多疑的曹操

作者: 晚晚风微凉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16:48 被阅读0次

他是三足鼎立的赢家,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人们都说曹操生性多疑,杀了好多人,人们都说曹操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放过一人。但是却不知道历史上的他珍惜人才,宽容大度,是难得的将帅之才。可以说曹操也是一位枭雄。

袁绍曾出兵讨伐过曹操时,命令陈琳草檄,而陈琳才气横溢,义正言辞。曹操看到后大为吃惊,可以说都吓出了一身冷汗。连头通病都好了,他笑着说,“有文事者,必须以武略济之。陈琳文事虽佳,但比起袁绍武略尚有不足。”这段话的意思是袁绍是以武来赢天下的,而陈琳则是以文的方法来教他,自然不行。果不其然,最后袁绍失败了,袁绍亡了以后,陈琳被捕,他手下的都说要杀了陈琳,以此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然而曹操却因为陈琳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赦免了他,并给了陈琳官职,让他在自己的部下当职。

可以说这是曹操的爱惜人才,就了陈琳。后来袁绍大军大败之际,曹操的部队在袁绍的书中,捡出了一束书信,官兵看后大为吃惊,立即给了曹操,听从曹操的定夺。原来这是曹操的下属与袁绍私通的书信,以此来谋反,杀了曹操。这时候有人提议,应该将信中的名字一一核对,如果发现这一切是真的,就杀了他们,以绝后患。但是曹操却否定了这一方法,不赞成这是最好的意见。并且说,“当袁绍强大的时候,我已不能自保,更不要说顾及到其他人了”。随即命人把这个所谓写有自己官兵的黑名单烧掉,从此以后不在追问这件事。而黑名单的付之一炬,换来的是曹操的大获全胜。

曹操重视人才的例子还有很多,也正是因为他重视人才,不苟求,不求全责备,才换来了一个和平的天下。我想这也正是曹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一种气度的自信。我们可以看看三足鼎立的后期,很明显,魏朝不管是谋士还是武官都比蜀国和吴国多。这难道不是曹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的表现吗?

所以一个人的心胸多宽广,他就能赢得多少人,付出宽容,你将收获无穷。面对一些我们无法改变的现状和事实,与其尖酸刻薄,斤斤计较,痛苦悲伤,倒不如一笑了之,多点宽容,我们将收获整个天空。

相关文章

  • 生性多疑的曹操

    说起曹操大家都应该会想到他的生性多疑的特点吧!而这是一种不好的心理,然而这种心理也酿成了他的死亡。 那么说起曹...

  • 生性多疑的曹操

    他是三足鼎立的赢家,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人们都说曹操生性多疑,杀了好多人,人们都说曹操宁可错杀一万,也不放过...

  • 生性多疑,多疑必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等等,都可以...

  • 曹操

    曾经我学过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梦中杀人”了。曹操生性多疑,生怕遭人暗算,扬言谁若在他熟睡...

  • 你所不了解的三曹

    一、乱世诗史:被误解的曹操 印象里的曹操是奸雄,是生性极其多疑的人物,也是一个随便砍人头的暴君。这些印象的灌输...

  • 了不起的曹操

    民间戏曲的印象中曹操是一个扁平人物:白脸奸臣。他生性多疑,阴险虚伪,奸诈残酷;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他...

  • 三国时的旷世奇才,和曹冲互为神童,十几岁就被多疑的曹操暗杀

    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枭雄,为人却生性多疑,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曹操在误杀自己的干伯父吕伯奢之后,说起了宁可天下人负...

  • 杨修那么聪明,为什么还会被曹操杀掉,只因犯了这个错误

    杨修是三国中最聪明的人之一,曹操生性多疑和少有人能猜中他的心思,杨修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最后要杀他的原因...

  • 曹操下令杀一十七岁少年,曹丕极力阻拦,曹操:此人太聪明不能留

    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同时,曹操还说了一句话:“宁可我负人,不叫人负我”。因此为了防患于未然,他杀死了...

  • 生性多疑必有祸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 一天,他在后花园散步听到田贵妃自己一个人在弹琴,而田贵妃弹琴的曲子是在青楼女子谋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性多疑的曹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k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