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半道出家的心理学爱好者,自己看心理学的书籍不够透彻,所以参加了导师带领的共读小组,这次共读的书目是《罗杰斯心理治疗》经典个案及专家点评。我喜欢人本主义,也喜欢读书所以参加共读是比较适合的学习方式。
本次共读由有经验的老师解读章节内容,让我们快速领会重点内容。后面部分是同学一起讨论,大部分都是有经验的咨询师,就我是个小白,这不影响我学习,我可以从另一个视角参与讨论。心理学真是学无止境仿佛是修身养性,都是终身的事业。
当我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学习时,我感觉自己还有点小紧张,这应该也时潜意识的,习惯性的。这种做学生等着老师评判的卡特不安,来自于潜意识。我们习惯性的认为老师是权威,学生的表现有老师来打分。
一旦以这种心态参与学习的时候,学生更关注自己的表现而不是求知本身带来的快乐。在我的课堂中,我秉持的是师生平等,我不是来打分的,而是来帮助你学习成长超越的。学生在课堂很安全和放松,这种学习氛围能让学生把关注点放在学习本身上。这也是人本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系统地介绍罗杰斯创立的“来访者中心治疗”的理论及其亲身实践。罗杰斯理论中有个基本观点,就是“自我成长”。他相信,人具有一种保护自己心理健康和寻求恢复健康的自然驱力。
感悟: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就是人具有弹性,即使发生一些扭曲变形,也有自我恢复的能力,前提是自我恢复原状而是靠外力扭转。在咨询过程中不能过度用力,相信人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罗杰斯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心理方面出现了“破损”,治疗师是不可能为其“修复”的;治疗师的任务不应该是主观地指导或干预来访者,而是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自己“生长和改变”的氛围或环境,使得他们得以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积极寻找机会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感悟:治疗师提供的是关注、陪伴、共情,给来访者提供成长和改变的氛围和环境,就仿佛是植物的土壤的作用。
人本主义秉持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咨询师真正尊重、理解和关注来访者,支持他们自己向前走,陪伴他们最终达到恢复心理健康的目的。
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要毫无保留地接受来访者,要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完全接受来访者的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因为这是使得来访者达到自我接受的最为重要的第一步。
感悟: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是咨询工作的核心,怎么打造尊重、信任和理解的关系?毫无保留的接受来访者,积极关注,共情谈话等都可以帮助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来访者中心的意思是指咨询师要在治疗过程中以来访者为中心,随时把关注点集中在来访者方面,要根据来访者关心的问题、谈话的内容、思考的方向以及进展的节奏和速度来决定治疗师本人的反应方式。
感悟:咨询师工作好比教师上课,没有定法,大方向是一致的,尊重、关注和共情来访者。具体操作需要经验,与不同的来访者谈话技术也不同,要跟着来访者的反应做出合适的反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