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课,上来讲的是敦实的年轻人,一个数学老师。拿着话筒,在台上走来走去,普通话又带着明显的福建口音,声音又不好听,还喜欢每句话都先说一半,加个“什么”,把下半截抛给下面的人说,然后再自己抛出答案。每句话都是“什么”“什么”,可是,他到底在说什么?
啊呀,所谓三视角,不就是多角度看问题吗,没什么东西啊,到底在讲什么?不就是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这节课,到底是怎么回事?
可是听着,听着,懵了,他讲的东西我居然听不懂。什么粒子,波,场?什么对比,变化,分布?
屈辱!屈辱!我听不懂。
耐着性子听,总是听不进去啊。我终于知道课堂里那些听不懂课的孩子有多么煎熬。
不止我一人,有些人直接拔脚离开会场,旁若无人。还有伙伴们直接站起来叫:
“我听懵了。你到底要说什么?”
“你能关注现场,用你的理论分析下现场吗?”
“我很崩溃,你今天讲的没有震撼到我,可怕的是我听了你的讲座,没有想去了解三视角的冲动。”
控制不了场面了,请李勇出来讲了5分钟感受,李老师现身说法,说这种思维方式打开了他的视角,他用这样的方式去思考一个学校,去看婚姻,去看社会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只要在一个场域里,我们都会在碰撞,就会看得更明白。很多的培训都带给我们的是技术的东西,都不是思想,都不会带给我们思想的冲击,理论如没有生命,就是灰色的。
焦灼感、胶着感,就是最好的状态。如果没有这种状态的一般培训,只是技术层面的培训。
群里伙伴在吐槽:
有点过分了,用康托尔的集合论来烧文科老师,还喊老师回去慢慢思考
皮尔士个人简介,三视角相关资料,这种知识,觉得是另外一种教育方式,面对学生,面对多变事物。用这种方式融入到教学里面,只是觉得多变角度,视觉变化,令人觉得凌乱
这节课让我怀疑人生了![难过]我一直在怀疑是不是自己知识储备太薄弱,听不懂
三大黄金圈:why how what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生“渔”之渔——生“万渔”之渔?——这个就是“三视角智慧”!
德麦“教育‘创新”“管理”——使命:致力于“生命体”的三视角智慧“重生”!
多视角,如多视角欣赏钻石——“真,不要求是完全的认识。
任何人对任何事物的解释有主观预设,学习就是个人的主观解释过程。
三视角知识迁移到学习上呢?会怎样?
哲学,就是爱智慧。皮尔斯将我们能感知到懂所有事物,包括我们的一切思考等,分为三个范畴:
从1970年代开始,出现了皮尔斯的三视角理论热。
三视角符号学成为显学,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现在的人工智能:是科学的科学!
三视角本体论,对比视角:对比特性;变化视角:具体显现;分布视角:关系影响
人类行为都与特定的环境相关联。人类行为都有个角度问题:静态角度,动态角度,场(关系)的角度沉浸在空气中的人能想象真空吗。这些视角我们都在用,可我们并没意识到。
爱,就是关系的关系?
如果你给的东西,对方不喜欢,不叫真爱。如果你不喜欢的东西给对方而对方很喜欢,也不是真爱。这能懂。
九宫格:九宫格思维,可以带来怎样的变化?我还是没明白九宫格思维?
三视角的形而上理论:易经:变易 不易 太和;圣经:圣父。圣子,圣灵;道家思想:道,阴阳,气;佛教思想:法身,应身,报身,(体、相、用)
……
“请用实操性讲个例子,比如如何辅导孩子写作文。”……王老师试图在解释清楚。
一个老师的表达能力太重要了。以同理心去理解吧。
“问对教育”培训的魅力就在于这里,有问题可以直接开炮。讲座后原定30分钟互动,可是已经过去一小时了,大家还在追问、质问,只见王老师不停擦汗,下不了台了。这才是今天下午最真,最实在的培训,在质问中直逼本质,在对比中澄清认识,在关联中理解应用,是我理解的“三视角”。
学习一定是痛苦的,因为要改变固有的观念,不可能很舒服就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