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从一个和尚到起义军队的首领,在到大明王朝的创始人,这一路的艰辛和苦楚也只有他一个人心里清楚。可悲的是儿子众多,太子却不幸早死,只能希望把皇位传给孙儿,为了帮助皇太孙拔掉那些骄兵悍将和能臣贤相,他不惜和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翻脸,网罗罪名故意陷害,将他们全家一个个活活逼死。有几句成语形容他最合适:过河拆桥、落井下石、阴险歹毒和厚颜无耻。
打天下时对人才极尽拉拢极尽讨好,誓言一起共分天下,享尽荣华富贵,刚打跑了蒙古人,坐稳了江山就让他们一个个成了刀下鬼。不过很多人死的也不冤,一路打江山谁没有干过背信弃义残害忠良屠杀百姓的脏活。
朱元璋后半生不遗余力的铲除异己,想为孙子能够和平继位,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几个儿子对皇位也是垂涎已久,鼓励他除掉能臣武将,为自己也拔掉了钉子。
朱元璋一死,皇孙子建文帝继位,燕王朱棣等亲王宠宠欲动,建文帝听从书生方孝孺的建议力主削藩,想要夺取几位叔叔手中的权力,可惜书生终究是书生,低估了藩王叛乱的实力,高估了自己平叛的实力,朝廷的军队根本不是藩王军队的对手,结果南京城破,建文帝不知去向,方孝孺被灭了十族,燕王朱棣成了大明永乐皇帝。
朱元璋为人阴险歹毒、奸诈无耻,而他的儿子朱棣则是一个心理变态,又一次他查获了一起谋反案,其实就是两个宫女对他有意见想谋害他,结果屈打成招相互陷害,一下子牵连了很多人,他下令将这些宫女一个个凌迟处死,他自己在一旁喝着小酒吃着花生米津津有味的观看,可以肯定是一个心理变态。
篡位的皇帝不一定是一个好皇帝,但绝对是一个有手腕有魄力的皇帝,朱棣一生励精图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极其的有作为,特别是他派遣郑和太监下西洋。
那么问题来了郑和下西洋为何没有继续下去,成就西洋人发现新大陆开拓殖民地的丰功伟业,而是一把火烧的干干净净?
那时因为郑和太监下西洋的目的是纯粹的政治目的,一是寻找偷跑的建文帝;二是想向外邦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和治理下的国家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一般都是满船的金银珠宝和物资产品出发,回来带来一些奇珍异兽和像要趁机骗钱的外国人。不像西方的哥伦布和麦哲伦空船而出,回来带来数不尽的金银珠宝,让皇室、自己和手下赚的钵满体满,刺激更多的欧洲人历尽艰险去抢夺世界各地的财富,开拓广袤的殖民地,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市场和原料产地,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就是我们的郑和下西洋和欧洲大航海的区别,我们是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欧洲是掠夺财富发展经济的务实政策。
西方有位历史学家说,如果当时的中国也像欧洲一样殖民扩张,那么现在地球上将会有一半的人口是中国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发展远景是现在完全无法比拟的。
为何我们没有欧洲的成就呢?原因有二:一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务统治限制了人们的思想和活动的自主性,八股取士和文字狱让读书人沉迷古文经书中无法自拔,没法睁眼看世界,不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二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容易形成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无法有力的驱动海外扩张,农业文明缺乏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的眼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