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佳节风俗究竟有哪些?空壳化的传统节日如何去增添内容和意义?这成了珠海高校师生关注的话题,17日中午,30多名北师大珠海分校学子身著白色汉服,赶到著名的太古洋行买办莫仕扬故里——珠海唐家湾镇会同村,参加“重阳节——慎终追远,祭祖踏秋”的祭礼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莫氏大宗祠的中庭设了一张祭台,在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与少昊白帝的牌位前,学子们摆上重阳糕、菊花酒以及瓜果等祭品。
“天至重九,地逢重阳。玄鸟将去,鸿雁来翔。敬备果酒,沐浴熏香。”击鼓奏乐,司仪宣读祭文,学子们在北师大珠海分校文学院院长、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院长张明远教授的带领下进香鞠躬。
本次活动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与会同书院联合举办的活动,祭毕,主祭者向20多名会同村向村中长者敬献菊花酒与重阳糕,并送手杖。其后,学子又来到祠堂前的草坪上“放纸鹞”。
“这次重阳祭礼的设计是综合了古今的文化元素,”张明远院长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重阳是祭祖的节日,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祭祀民族先祖皇帝是最好的祭祖之举。《礼记?月令》记载,民族先祖五帝之一的少昊白帝主秋,所以加上祭白帝。祭礼的服色也根据《礼记?月令》记载采用象征秋季的白色。”
“重阳节——慎终追远,祭祖踏秋”的祭礼活动从今年起,将成为本地一年一度举办的常设性活动。据张明远介绍,“放纸鹞”是至今还流传在广东惠州等地的重阳风俗,《礼记?月令》有仲秋之月“鸿雁来,玄鸟去,群鸟养羞”的记载,“玄鸟即燕子。由此可见,纸鹞应是鸿雁、燕子与群鸟的象征,表示季节的转换,这种古俗至今在广东民间在流传,但民间早已不知其含义,”张明远说,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仅仅沦为中秋吃月饼之类的饮食风俗,“希望通过这样的复兴尝试,能给已经变得空壳化的传统节日增添内容与意义,变成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就能使年青一代积极参与,继承传统,敬爱传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8032/d2a142d64eaa0d85.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8032/c14bbaa12559d8b3.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8032/43dedc89aa114a85.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8032/fe008902ef6dcafb.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8032/f817d1f50e7a2a93.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8032/65272497852d435f.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8032/683b9956262e793e.jpeg)
——————————————————————
注:本文作者陈彦儒系中新社记者,其第四本书《新闻课——如何学会与读者“拍拖”》在各地新华书店、及当当、京东书城、亚马逊、博库、文轩网热销,这是一本适合高校学子、自媒体人、企宣人士、政府宣传干事、入行新记者查阅的书籍,被服务馆配市场的人天书店选中,正面向全国2879所高校图书馆系统重点推介。
另据百度阅读截图显示,陈彦儒的长篇小说《白天失踪的少女》有25602名读者在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