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带大家回忆一下蔬菜性格吧!
胡萝卜:速度快,关注事情,性格外向,以结果为导向。权威领导,以我为尊。
番茄:速度快,关注人,性格外向,以快乐为导向。嬉皮笑脸,不着边际。
黄瓜:速度慢,关注人,性格内向,以和谐为导向。唯唯诺诺,与人为善。
茄子:速度慢,关注事情,性格内向,以完美谨慎计划性为导向。言行谨慎,冷酷无情。
通过外向内向、稳定不稳定(主要指情感)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大概分出对方是:胡萝卜、番茄、黄瓜,还是茄子。
胡萝卜:外向、不稳定。
因为他比较关注速度,有时候会有一些情绪的暴躁。
番茄:外向、稳定。
以快乐为主,整个情绪一直都是希望保持在愉快的状态。
黄瓜:内向、稳定。
因为他速度慢,内向的他,情绪也是稳定的,注重的是人际和谐。
茄子:内向、不稳定。
他的情绪大多时候是不稳定的。
具体怎么通过房树人来分析出蔬菜类型呢?相信看了连载的,记得我们在《连载007:一场房树人与蔬菜性格的爱恋》,有详细讲解。
回忆完,进入我们今晚重点:
萨提亚的5种沟通模式
分别为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和一致。
这是依据关注自己、他人和环境不同组合进行衍生分类的。
讨好型(只关注到情境他人,习惯性点赞)
讨好别人,只有他人和环境,没有自己。试图远离对自己产生压力的人或减轻自己因某些人所带来的压力。
讨好者充分的尊重交往中的他人和情境,但却毫不在意自己的真实感受。讨好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现,因此在大部分的文化和家庭中得到高度的接纳。然而,讨好与具有表里一致性的使他人愉快的尝试截然不同。讨好以牺牲自我价值为代价,它否定我们的自尊,并传递给人们这样的信息:我们是不重要的。
讨好姿态单膝跪地,向上伸出一只手给予,另一只手紧紧捂住胸口。这一姿势向人们表明: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而如果你看到我正在保护的心脏,也许就不会杀死我。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比如“妈妈不知道这双鞋你不喜欢,你想要什么样的?我明天就带你去买。” “怎么,我给你买的这本书不喜欢?妈妈太没用了,明天我再去重买。
”
讨好型沟通的家庭,表面一团和气,但缺乏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真挚的爱,而且会养成一个人依赖而又固执、软弱而又任性等不良人格特点。孩子在这种讨好型沟通模式中,更容易形成的是任性。孩子自己很少迁就父母,久而久之,对家庭成员缺少包容力。
讨好者的内心独白:
◎我不值得一提,我不值得被爱
◎我应该永远对别人和颜悦色
◎我决不能让别人生气
◎我不可以冒犯任何人
◎ 这全是我的错
比较典型时——
情感:祈求:"我很渺小","我很无助" ,恳求的表情与声音,软弱的身体姿势。
行为:举动:过分的和善,道歉,请求宽恕、谅解,哀求与乞怜,让步。
内心感受:"我一无是处" "我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神经质、抑郁、自杀倾向。
躯体反应:消化道不适、胃疾、恶心呕吐、糖尿病、偏头痛、便秘等。
这和黄瓜性格一样,照顾别人,牺牲自己。
所以一幅房树人是内向又稳定的 ,那就是讨好型的黄瓜沟通模式。
怎么看外向内向和稳定不稳定,《连载007:一场房树人与蔬菜性格的爱恋》已经有详细演绎,这边就不多说啦~
指责型(只关注到情境、自己,习惯性否定)
指责是一种与讨好截然相反的姿态。指责的姿态用不一致的方式反映了这样一条社会准则,即我们应该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接受来自任何人的借口、麻烦或辱骂。我们绝不可以表现得“软弱”。
指责姿态挺直脊背,迈出一只脚来达到唬人的目的,一只手叉腰,另一种手挺直手指指向他人。在指责的过程中,认定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战斗扫清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将自己的低自尊暴露给别人,我们就会死去。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比如:“啊呀!你看你又把衣服弄脏了!成天跟在你后面洗衣服,我是你的佣人啦!”“你看你又不好好吃饭,什么时候能让我省省心啊!”……
这些语句体现出一个共同特征——指责和埋怨。这种沟通往往使家庭中形成“相互指责”的状态,每个人都有可能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指责对象,家庭问题往往在相互指责和埋怨中不了了之、不欢而散,问题最终并未真正解决,成为一个未了结事件遗留下来。这是一种很具破坏功能的家庭沟通模式,被指责者或逆来顺受,或一味逆反、攻击性强,对子女人格的成长不利。
指责者的内心独白:
◎都是你的错
◎你怎么搞的
◎你要对我负责
◎我是权威
◎要是我来做,不知道比你强几倍
比较典型时——
情感:指责:"在这里我是权威。"
行为:攻击:独裁、批评、吹毛求疵。
身体姿势:很有权力的样子,僵直。
内心感受:隔绝:"我很孤单和失败"。
可能引起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报复、捉弄、欺侮。
躯体反应:肌肉紧张、背部酸痛。循环系统障碍、高血压、关节炎、便秘、气喘等等。
这个是不是和胡萝卜性格很像? 外向不稳定。
超理智型(只关注到情境,习惯性分析)
超理智漠视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表现得超理智意味着仅仅关注环境背景,并且通常仅限于数据和逻辑水平。同样反映出一个社会准则:成熟意味着不去触碰、不去审视、不去感受也不去抒发我们的情绪感受。
超理智姿态站得笔挺僵直,毫不动弹,将胳膊对称地抱在胸前。这种姿态的显著特征是保持非人性的客观。以这种方式行动时,我们既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其他人关注自己的感受。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他们告诫自己:“人一定要有理智”,“不论代价,一定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这类人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比如“妈妈,我要买球鞋。”“为什么要买?”“原来那双坏了。”“刚刚买的怎么就坏了?你怎么这么不爱惜东西?”……“好了,下次可不准再搞坏了,要知道爱惜物品。”……
这是一种严重缺少孩子感情的沟通,特别容易产生亲子感情障碍。对孩子的影响有时会看到不少眼前的“良好”效果,但从长远来说,对孩子人格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亲子矛盾往往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爆发出来。
一些孩子在整个中小学期间都可能是一个十分规矩的“好学生”,但在进入社会的关口或以后,可能出现种种适应障碍。而刻板、缺少热情、固执、偏执、社交不良等等,也往往会成为在超理智型家庭沟通下长大的孩子的人格特点。
超理智者的内心独白:
◎情绪和感觉不重要,情境才重要
◎感性是不好的
◎解决问题最重要
◎思维和头脑比较靠谱
比较典型时——
情绪:顽固、疏离,"不论代价,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沉着、决不慌乱。"
行为:威权十足,顽固、不愿变更、举止合理化、操作固执刻板。
身体姿势:僵硬,表情很优越(若有表情的话)。
内心感受:"我感到空虚与隔绝。""我不能露出任何感觉。"
可能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强迫心理,社会性病态、社交退缩、固步自封。
躯体反应:内分泌疾病,癌症、血液病、心脏病、胸背痛。
茄子,内向不稳定。
打岔型(都没关注到,习惯性跑题)
打岔是超理智的对立面,这种姿态常和搞笑或滑稽相混淆。对打岔者来说,自我、他人以及他们互动的环境背景都不具任何价值。处于打岔姿态的人似乎一刻也不能保持静止。他们企图将别人的注意力从正在讨论的话题上引开。打岔者不断变换想法,并且希望能够在同一时间做无数的事情。
打岔姿态看起来歪歪斜斜。背部扭曲但仍然站立,两膝相对,两只胳膊和手掌都伸出,不断移动。显得不合时宜、多动并且毫无目的。
打岔型的人则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孩子说:“妈妈,今天比赛跑步,我得了第一名,真开心!”妈妈说:“哎哟,你看你这身汗,脸上脏的,快去洗洗,穿上衣服,别着凉!”……虽然有问有答,但各说各的,没有互动。
孩子说:“妈妈,小区门口新开了一家书店,咱们去看看吧。”妈妈说:“怎么总花钱啊,从有了你,在你身上花了多少钱了。你看看现在,一个月生活费几百,你今天买这,明天买那,以后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省着点吧……”
一句话,引出那么多的话和事。打岔型人最大的特点是,听到别人的一句话,立即进入自己的个人世界,看是在处理别人的事,实际上是在处理自己纷乱的情绪。
打岔型沟通主要表现在母亲以及一些过于琐碎的父亲身上,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父母不太关心别人真正的情感,自己被许多意义不大的琐事缠绕,给孩子最大的感觉是唠叨、烦人。
表面上,双方都在说话,而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信息根本没有交流;另一种情况就是,家长在喋喋不休,另一种是孩子则陷入烦躁、焦虑,盼望着这种唠叨早点结束,家长说了什么根本没有听进去。
这种毫无效果的沟通,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会使孩子及早出现对亲子关系的逆反和抵触,容易在成人后出现自信心不足,安全感缺失等问题,以及对应的一些行为问题。
打岔者的内心独白:
◎转移话题是安全的
◎这个很无趣,我们聊点别的好玩的吧
◎我对你的感受回避,我也回避我自己的感受
◎这个话题我不想面对,所以我躲开
比较典型时——
情绪:波动混乱,满不在乎,"我心不在焉。"身体姿势特征是不停地在动。
行为:转移注意力:不恰当的举动、多动、忙碌、插嘴、打扰。
内心感受:"没有人当真在意。" "这里根本没有我说话的地方。"
可能造成的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不适当、不合情理、心态混乱。
躯体反应:神经系统症状、胃疾、眩晕、恶心、糖尿病、偏头痛、便秘。
番茄,外向稳定。
一致型沟通(关注到自己、他人、情境)
萨提亚用下面这张图表来展示表里一致,在图中,自我、他人和情景全部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个既考虑自己,又关心他人,同时也充分意识到当前情景的角度上,对问题做出反应。
表里一致姿态双脚站立在地面上,通过自身的力量支持身体。身体表现出平衡、协调、灵活和活跃的特点。
表里一致的特点:
◎一种对自我独特性的欣赏
◎一种自由流动于自身内部和人际之间的能量
◎是对个性的主张
◎一种乐于相信自己和他人的意愿
◎愿意承担风险,并处于易受攻击的位置
◎能够利用自身具有的内部和外部资源
◎能对亲密关系保持开放的态度
◎拥有能够成为真实的自己,并且接纳他人的自由
◎爱自己也爱他人
◎面对改变,具有开放和灵活的态度
比较典型时——
言语:尊重现实、尊重自己、尊重别人。
情绪:稳定、乐观、开朗、自信
行为:接纳压力和困难、应对投入、顾全大局、乐于助人。
内心感受:虽有时惶恐,但仍充满勇气和信心,有坚强的毅力,当时和事后心灵充满了坦然和安稳。
可能引起怕身心反应——
心理反应:合情合理、心平气和、泰然处之。
躯体反应:全身放松、精神抖擞、健康、充满活力。
四种性格维度,平衡发展~
前面四种沟通模式,不论表现形式如何,内在的自我价值是都偏低的。只有一致型的沟通模式,才是真正高自我价值,是欣赏他人,也悦纳自己的表现。
如何改变?
其实每种姿态都有各自有利的一面:指责姿态的人很自信;讨好姿态的人很善良;超理智的人理性强;打岔的人很灵活。所以,要改变它们,并不需要全盘否定,而需要针对每种姿态加一些东西。
要想做到沟通的一致,首先做到自己的身心一致,内外在一致。
当我们在和应对外面的世界,在和别人沟通的时候,因为触动了我们在最早的关系模式中固化了、并可能已经沉入潜意识的情感、情绪,比如恐惧、不安全、不被认可、不被重视、破坏了关系等等, 我们的身体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熟悉的防卫方式来保护我们自己, 所以我们采用了指责、讨好、讲道理、打岔(有时逃避)这些不一致的沟通方式。
我们从我防卫到自我觉察, 我们才有可能开放自己, 开放所有的感官, 自由地听、看、感、想、说, 我们带着高的自我价值,能够活在当下,直接表达我们的想法,情绪和感受,表达我们的期待,同时带着好奇和同理心关心对方的内心世界,自己和他人的能量才可以自由的流动。
1、 觉察自己、他人和情境
2、 当与他人接触时,全神贯注
3、 觉察自己和他人的身体讯息,呼吸、肌肉、表情等等
4、 觉察他们的防卫
比如习惯于指责的朋友,在原先的模式中只关注自己,那么尝试着放下“自己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然后用一致的方式反馈给对方,通过不断的练习你会慢慢学会一致性的沟通。对于指责的方式来说最重要的是练习关注、了解他人。
再看习惯讨好的朋友,关键是不要急着取悦他人,而是首先关注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往往发现习惯讨好的朋友当尝试和自己的感受接触,他们已经感觉呼吸急促,浑身颤抖;更别说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像积压多年的火山突然间快要爆发。还未开口,已被强烈的情绪感受淹没…… 因为多少年来他们从来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而压抑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对于讨好的沟通方式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虽然可能是困难的,可以从简单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
而超理智的方式呢,需要先后练习关注自己、关注别人的感受。这也相当不容易,因为超理智是那么聪明,他们一不留神又开始讲道理,或罗列一大堆的数据、信息。首先需要练习的是和自己的接触,再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超理智,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用脑袋,要多多用心,多用其他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
最困难的是打岔的方式,因为习惯了“活在别处”,这样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要做到关注情境、自己、他人是何等不易,萨提亚的建议是从关注情境开始,学会观察所在的情境,也就是环境、气氛,当学会活在当下,才可能进入合自己接触, 和他人联结。所以对于打岔最重要的是“活在当下”。 当然有些极端的打岔可能到了分裂的边缘,需要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
总结前四种沟通模式可以和蔬菜类型进行类比,通过类比就可以借助房树人工具分析出我们的沟通类型,从而去 见图知自,在认知自我的基础上,去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沟通的效率,最后见图知智,通过房树人让自己变得智慧,亲密关系变和谐,生活变得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