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读同一本书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很多没什么思考能力或人文关怀的读者读完这本书之后可能只留下了“跑步真好啊”的印象。却完全忽略了村上春树不断强调的“适合”问题。
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这是一切的前提。不适合,不喜欢,还硬要去从事那项运动,那就是自虐(或虐人)。
村上春树在书中几次提到对学校体育课和强制长跑的厌恶。这点我感同身受。
学校体育课的一大特点,就是忽略了每个学生作为个体的喜好和想法。它设置的项目都是根据统计数据得出来的(这事实上还勉强算是科学的,毕竟还有的学校完全就是随意设置课程),然而,统计数据对于个体而言毫无意义。
就我而言,小学的时候由于体育课上趣味项目较多,比如空竹、呼啦圈等,对体育课的厌恶还不明显,但在初中时,体育课就是把男女生分为两组,然后粗暴地在组内实施相同的教学计划,全然不顾个体的感觉。
高中和大学的体育课可以自己选择,这种不被当成一个有思想的人看待、被异化的感觉略有缓解。然而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仍觉得愤怒。
“异化”这个词我最初是在学卡夫卡的《变形记》时听到的,当时并不理解,只是大致记下。现在我终于是有了些头绪,也明白自己多年来厌学的原因。
如今的学校教育和教育真正的目标南辕北辙。教育应该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或擅长所在为目的,这本身就要求个性化、人性化,然而现在的教育却迫不及待地把不同的学生塞进相同的模子里。从具体到抽象很容易,从抽象回到具体却很难。
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并没有被当成一个活生生的有感受的人来看待。TA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个。TA是各种数据的总和。而很多自己就活得稀里糊涂的家长,则生怕自己的孩子挤不进学校的模子,想尽各种方法让自己的孩子被磨损被碾压,直到成为一个社会人。
因此,这本书绝不是给了诸多想劝告甚至威逼自己孩子跑步的家长以借口,而是让人看到,运动项目是自己所喜欢且适合的这件事情的重要性,以及能找到这样的运动项目是多么幸运且幸福的事情。
我个人喜欢趣味性强、有变化、不会让我感觉到无聊的运动。上学期选修的剑道课就还蛮有趣。剑道对身体力量要求较高,我这一点不行,所以学起来很吃力,但是对练的时候必须集中精神,思考战术,我的认知资源一直处于积极调动状态,和对手的互动和竞争也提高了剑道的趣味性。
我还喜欢打羽毛球,只可惜找不到和我水平相当(这样对打才有对抗性才好玩)且时间能对上的球友。偶尔我也会游泳,我很喜欢泡在水里的感觉,但是一个人游果然还是会无聊。
总之,我还没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不过也总算是摆脱了强制运动的阴影。
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