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取权利,平民和贵族斗争了数个世纪,罗马不仅没有因此陷入危机之中,反而越来越强大,这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因为罗马一直处在战争状态之中,并不断地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平民和贵族的斗争本质上是瓜分战利品不均的矛盾,而在对外作战方面是一致的。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罗马人有缔结同盟侵略扩张的秉性,这一点与草原上许多小狼群为了围杀大群黄羊而汇聚在一起,而他们内部照旧会为争夺利益而斗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之处。
客观地说,罗马人能在对外扩张中不断赢得胜利,其根本因素不是罗马人战斗力无人能敌,而是在于他们善于结盟,利用同盟的力量,同时分化敌人,一一将敌人击败。在罗马人眼里,搭伙搞扩张,是为了受益更大。借助他人的兵力,来打败凭借自身实力很难匹敌的对手。
最初,罗马只是台伯河东岸拉丁地区的一个小城邦,受伊达拉里亚人统治。在公元前510元,罗马人驱逐伊达拉里亚末王“高傲者"塔克文,于是第二年建立罗马共和国。伊达拉里亚人不甘心放弃对罗马的统治,克鲁西乌姆城的统治者波尔谢纳攻占了罗马,并迫使罗马缔结屈辱性条约。公元前506年,波尔谢纳率军同希腊城市库麦和拉丁城市联军在阿里西亚会战失败,罗马才趁机恢复独立。
刚刚获得独立的罗马共和国处境相当艰难:北方有强大的伊达拉里亚城邦,东部和南部有经常入侵的萨宾、埃魁和沃尔斯奇等山地部落;而邻近的拉丁城市不仅不承认罗马一度取得的领导地位,反而掉转矛头指向罗马。面对这种局势,罗马人唯有分化敌人,争取同盟者,通过战斗求生存。
对周边的各部落或城邦进行一一分析后,罗马人发现,山地部落是他们和拉丁城邦的共同敌人,拉丁城市是可以争取的同盟,而在拉丁城市不服领导的情况下,唯有先将其打败,然后说服与其结盟,才能实现目标。
公元前496年,在来吉鲁斯湖一役中,罗马人集中全力打败了拉丁城邦。随后,罗马人对拉丁人伸出橄榄枝,指出共同敌人是山地部落,彼此必须和平相处,一致对付山地部落。拉丁人内部意见不一致,吵闹了三年后,罗马人才如愿以偿。公元前493年,以罗马为一方,以30个拉丁城邦为另一方,缔结《卡西乌斯条约》。从此,罗马人和拉丁人有了共同利益。
不仅与拉丁人结盟,罗马人相当灵活,只要与对方结盟对自身有利,哪怕对方是敌人,也愿意与之结盟。他们比谁都懂得结盟的价值,比谁都善于通过结盟为自己赢得利益。
当时,萨宾人从东北方袭击罗马,埃魁人从东边进攻罗马,而沃尔斯奇人则从瑞斯河谷发展到拉丁姆南半部沿海一带,经常侵入阿尔巴山以南地区。为了沉重打击山地部落,罗马人于公元前486年又与居住在埃魁人和沃尔斯奇人之间的赫尔尼西人订立盟约。
与赫尔尼西人结盟后,罗马人集中力量对付沃尔斯奇人。他们在拉丁城市和沃尔斯奇的边界建立诺尔巴、科拉、西哥尼亚和维里特莱等殖民城市,派罗马人和拉丁同盟的成员去镇守。
建立殖民地是罗马统治被征服地区的常用办法。罗马和拉丁同盟派去的殖民者在殖民地分得土地,代表罗马和拉丁同盟对该地区的统治。建立拉丁殖民地就是将新征服的地方分给拉丁人,让他们去管理那些土地。建立罗马殖民地就是将新征服的地方分给罗马公民,派他们去管理那里。一般情况下,在位置非常重要的地方,罗马人才会建立罗马殖民地,其他地方则多是建立拉丁殖民地,用其拉拢拉丁同盟者。
与拉丁人共同行动后,罗马人在同近邻山地部落的斗争中逐渐取得优势。公元前431年,罗马人在阿吉杜斯山中击溃埃魁人,同时,也打败沃尔斯奇人,夺回了被沃尔斯奇人占领的沿海土地,并在沿海的安提乌姆和阿德亚建立了两个拉丁殖民地。罗马人通过此举笼络拉丁人,将其牢牢绑架在自己的战车上。
![](https://img.haomeiwen.com/i6020973/718c315ef6bcaa9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