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心一处 制心一处 心系一处就是止 是专注
佛家之定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为止,也叫奢摩他,第二种称为观,也叫毗钵舍那。那么这个止和观的
区别何在呢?
第一,止
顾名思义,止就是把心至于一处或说-境,即摄心不为外境所动,也叫静虑,在这个止定的境界或者称影像可以是静止不动的,也可以是不断变化如同看电影一样,定中之影像不断变化时就称起幻,这个时候的定称为三摩钵提。奢摩他能达到心一境性,也就是心就是境,境就是心,有什么心起什么境,心外无境,境外无心。
《圆觉经》:“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瑜伽师地论》六十三卷:问:何因缘故,说诸静虑名奢摩他?答:为欲寂静一-切烦恼,正安止故”
《解深密经》:' 善男子!是由随彼无间心故,当知此中亦有三种,复有八种,谓初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各有一种奢摩他。'
可见四静虑属于奢摩他,四禅八定都属于奢摩他的范畴。奢摩他共有九种住心,也就是九种止的境界。
第二,观
观从又,从见,就是两个见的意思,第一个见,所见为境,或者说影像,第二个见,就是在所见影像(境)的基础上起的思维之见,比如在定的境里看见一条龙,心里思维这个龙是从心而生的,本质是空的,那么这“空见”就是第二个见,或者你又在境界里看见有人享乐死后下地狱,心里思维,原来人世间都是苦的,那么你在境界里看见别人享乐,你心里却发现别人是在受苦,这“苦”就是第二个见。所以观就是思维事物及各种现象之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