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这样的观点:大多数人都是职场螺丝钉,在公司这个庞大系统里做着重复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于是总收到这样的提问:如何摆脱这个困境?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人才?
我的回答是,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都要努力让自己有一些特别的经历。
就像前段时间我发过一个朋友圈,大意是说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一件事情,你觉得做了很有价值,但因为公司的业务结构,老板的喜好或客户的关系导致你不能继续做这件事,那我的建议是尽量挤出时间来把这事独立完成。
哪怕这件事只是一个理论框架,或者一个简单的猜想,甚至完成度只有50%,只要你坚信有意义,那就做出来。
因为这才是让你和别人形成差异的地方,也是让你能够脱颖而出的最快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先讲个故事。
一直以来,Google公司内部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叫20%原则。
公司鼓励员工每天拿出20%的时间来,去钻研那些自己喜欢的课题。这些课题可以和手头的工作有关,也可以毫无关系。
一开始这只是小团队里几个工程师的主意,后来发现,这20%的时间居然创造了一大批后来颇为流行的产品。
例如语音服务Google Now, Google新闻,Google地图上的交通信息等,它们都是20%时间的产物。
于是就有人去研究,为什么20%的时间里可以创造出这么多小而美的好产品,而剩下的80%时间却很难。
很快就找到了原因:因为80%的时间是属于公司的系统。大家都是一个链条上的零件,为了少数几个大项目在运转。每个人都要遵循老板的意见,多数服从少数。
看似团队庞大完整,但其实都是跟着上面的指挥在走,并没有多少个人发挥的空间,自然你的独特性就无从体现。
而剩下的20%时间则完全把思考和创意的权力交给员工,员工有任何机灵古怪的点子都可以提出来。
但如果你要把它们实现,首先你得先自己做出产品原型,然后想办法说服其他同事对你的项目感兴趣,最后邀请他们加入。
想谁都能想,真正做出来才算本事。
好在公司也会提供条件帮到你,剩下的事情就要靠你利用业余时间去钻研完成。
这个制度其实很棒,它给到我们一个启示:想成为独一无二的人才,你也要找到自己的“20%时间”。
虽然不是每家公司都像Google那样,拥有庞大的内部资源和体系,能够支持你做你想做的事情。但你可以在日常繁复的工作中,找到一些兴奋的闪光点。
只要你认为这件事情是有价值的,是能够对你提升自我有帮助的,你都应该想方设法做出来。
至于这件事做好了能不能给你带来升职加薪,能不能得到老板客户的表扬,这些都不重要。
因为从长远来看,它们都是你在自我精进道路上的短板补充和技能拓展。也许现在看不到价值,但以后必定能让你受益无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