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简读12-《人类的音乐经验——音乐心理学导论》

简读12-《人类的音乐经验——音乐心理学导论》

作者: 小人书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8-04-25 18:19 被阅读0次
简读12-《人类的音乐经验——音乐心理学导论》

【美】多纳德�霍杰斯(Donald A. Hodges),戴维�西博尔德(David C. Sebaid),刘佩译,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5,361 / 572页。

一本教材。英文原版刊行于2011年。作者多纳德�霍杰斯在中文版中特意添加了他和夫人2006年访问北京期间拍摄的编钟、戏曲表演、天坛公园的音乐票友乐队等照片。作者认为,活跃在民间的百姓业余乐手的生活景观,进一步印证了音乐心理学的三条原理:自古至今,音乐是人类的天性;音乐是一种社会活动,直接的动机就是一种“知音”相遇带来的快乐;音乐是人的终身伴侣,参与音乐活动舒心健体,延年益寿。

教材结构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音乐心理学序言”(共4章),笔者比较感兴趣的是关于“人的音乐性”何以产生;第二部分“音乐的知觉、理解和反应”(共7章),从声音、乐音到音乐,人的感知觉、认知组织、身心反应以及情绪体验是怎样的发生机制,涵盖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研究进展;第三部分“音乐性”(共5章),分别介绍了(作为人格特质的)音乐性、音乐表演技能、音乐学习心理学、音乐医学以及音乐社会学的主要研究。该教材附录部分长达200多页,其中参考文献占100多页,这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还有好多却已读完” 的特殊体验。附录A罗列的音乐心理学著作出版年表(1863-2014)时间跨度150年,本身就构成音乐心理学的一个缩略发展史。

人类的音乐行为贯通古今,遍及全球,许多学者把音乐视为人类的专有特质(页2)。音乐所具备的特质,如节奏、音韵、情感表达、社会联接等,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带来生存获益,因此音乐性(音乐反应能力)成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专属禀赋。音乐是一种由生物过程和文化认同而形成的人类行为。非音乐如此,所有艺术活动都是如此。笔者也在学习与体验中发现,个体的身心活动以及人际的社会活动都经常有音乐的伴随和参与,更多时候,音乐成为这些活动得以发生、状态得以展现的情境与媒介。

耳朵是最难关闭的感觉器官,听觉最大的特点是无孔不入的弥散性。声音知觉涉及到物理声学(声音的客观参量)、生理声学(听觉机制)和心理声学(对声音的主观感知)。大脑具备音乐加工能力,大脑中的神经网络、认知、情感、记忆等均有参与。音乐知觉是对音乐元素(如音高、响度、音色、音长——均为心理变量)的加工,而音乐认知则是更高层次的音乐意识活动,是对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等的反应与理解。由于音乐认知中涉及到音乐专业知识(和弦呀调性呀五线谱呀哎呀呀),非专业读来几如天书。至于音乐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反应,研究很多,得出的结论是(因为个人变量、音乐变量、社会变量。。。)“音乐反应本身的特点是异质大于同质”“情绪感知有着难以置信的复杂性”——说白了就是,因人而异,没个一定(哈哈)。

尽管音乐性是人类共有的先天禀赋,但是从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看,音乐性又成为人格心理学关注的心理特质。比如肯普(1996)认为所谓“音乐人格”具有的核心特质有:内倾性、独立性、敏感性、焦虑、心理双生性(心理性别的中性趋向),但是迄今为止尚无一致性的研究结论。值得注意的两个相关维度是音乐身份认同和音乐偏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特定的音乐偏好(乐器、音乐类型)与特定的人格特质之间存在较强关联,因此,音乐偏好可以作为人格特点的日常观察,这一点对于笔者在日常阅读调查的同时所作的“曲目调查”提供了一定的学理支撑。

关于音乐表演与音乐学习部分,基本上就是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原理在音乐领域的运用,并无太多新意;音乐与健康一章介绍了三个相关领域:一是音乐治疗,是音乐的结构化运用,达到治疗的目的;二是音乐医学,是指在治疗情境当中运用音乐来改善应激、疼痛、焦虑、免疫系统等,是一种积极的医疗干预;三是表演艺术医学,是针对音乐表演者的各种医学(包括心理健康)问题。最后一章是关于音乐的社会性(音乐在社会行为中的角色)的考察,如音乐的社会场合、音乐与社会行为社会互动等,点到为止未见深入。

书中不同章节中关于“节奏”“日常聆听”的论述对于笔者今年的音乐书写也提供了话题启发。

【零散知识点】

‖:现代音乐心理学的提出者是卡尔.�西肖尔(Carl Seashore)(页6)

‖:古希腊、罗马教育体系中的“七艺”包括上下两层,上层四艺包括算数、几何、天文、音乐,下层三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音乐归入数学:音乐的美来自数的纯粹,同时承载了神学的内涵。(页7)。中国的“六艺”则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 法伊弗:“在人类物种的生存中,与生殖、觅食、御敌一样,艺术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活动。”(页50)

‖:加斯顿(1951)关于刺激性音乐和镇静性音乐的区分:刺激性音乐强调节奏,主要特点是音域广阔,伴有出其不意的变化,以洪亮、断奏乐段为主;镇静性音乐重在旋律与和声,主要恩典是音域集中,多为渐进发展的柔和、连奏乐段。(页194)

2018-04-25

相关文章

  • 简读12-《人类的音乐经验——音乐心理学导论》

    【美】多纳德�霍杰斯(Donald A. Hodges),戴维�西博尔德(David C. Sebaid),刘佩译...

  • 音乐治疗的理论与机制及其在心理学,医学与音乐学中的应用

    2 音乐治疗的理论与机制 2.1 国外概况 多纳德·霍杰斯和戴维·西博尔德在 《人类的音乐经验——音乐心理学导论》...

  • 短评: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是一门从科学视角研究人类音乐思维和行为的学科(Sadie & Tyrrell, 2001)。它涉及音乐感...

  • 音乐心理学

    摘于《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第十一卷·艺术卷》 音乐心理学是与心理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音乐与心理的学问。我国古...

  • 音乐心理学

    音乐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方法及理论研究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汲...

  • 学习记录

    【我的学习课题】 找到一套方法:长期让家人获得音乐滋养~ <作业准备> ①阅读《音乐心理学》(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1

    写在前面 本系列是阅读《系统化思维导论》的读书笔记,目录如下: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1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2 读...

  •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2

    写在前面 本系列是阅读《系统化思维导论》的读书笔记,目录如下: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1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2 读...

  •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3

    写在前面 本系列是阅读《系统化思维导论》的读书笔记,目录如下: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1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2 读...

  •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6

    写在前面 本系列是阅读《系统化思维导论》的读书笔记,目录如下: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1 读系统化思维导论 02 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读12-《人类的音乐经验——音乐心理学导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twy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