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一、
👉P200-209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P221-235 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教育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大人
🌹我的悦读:面对失败,父母要真诚地和孩子一起承担挫折。非常自卑或自责的人,会挑剔别人或责备别人的时候宣泄掉一些积压的不良情绪。
🌹我的感悟:不要利用爱来控制孩子,要无条件的爱孩子。
🌹我的行动:初三的孩子需要的不是压力,而是减压
二、
👉P210-220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我的悦读:如果你抵达过某种境界,再做这样的预言,你自己就容易相信。进步也罢,经验教训也罢,对走后的结果都有益。整体大于局部之和。既顺利过,也遭受过挫折,这样的经历会帮助一个人形成多项度思维。
🌹我的感悟:要学会换位思考,在考官的角度上看的考试,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保持卷面整洁。
🌹我的行动:让孩子学习作者的方法
三、
🌸我的悦读: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 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这个客体关系有三个部分:内在的我,内在的爸爸,内在的妈妈。
💎什么叫自信?准确地表达,即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儿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充满信心。
💎父母分三种:
第一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批评你;
第二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
第三种,父母是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当然最好的父母就是最后一种。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即人格。所谓人格即一个人内在的客体关系形象表示出来,及一个人的内在小孩儿与内在父母的关系。也就是说性格是一种关系。内在小孩与内在父母的关系模式,形成了于一个人的童年,主要是六岁前。这个模式形成后,以后的人生里我们就会不断的将这个模式呈现在现实世界中。内在的客体关系模式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
🤔我的思考
我上学以后才回到父母身边,在姥姥家感觉寄人篱下。爷爷奶奶带大的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孤儿父母还是自己带孩子。现在的年轻人都让自己的父母带自己的孩子,这对孩子人格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非常的不利。将来我的女儿有了孩子,我只是作为一个帮手,绝对不能越界,手伸的过长,让孩子永远在他父母身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