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才尽”比喻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很有才华,到年老时才情减退。“江郎”,历史上确有其人,名江淹。
据《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这便是“江郎才尽”的出处。
江淹,字文通,南朝梁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才名,写的诗和文章在当时都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但年纪大了后,他的文章不但没以前写的好了,还退步很多;诗歌更是平淡无奇。
于是就有人传说:江淹有一次在冶亭睡午觉,梦见一位自称郭璞的美貌男子对他说:“我有只笔在你那多年了,现在该还给我了。”江淹就往怀里摸去,果然掏出一只五色笔。还给那人,之后,江淹再写诗就没什么文采了。
有人说江淹之所以文采减退是因为做了官以后政务繁忙,没有心思去行文做赋。久而久之,文章自然会逊色不少。还有人说江淹不是文采减退,而是为了避祸于梁武帝。
据古直《诗品笺》引张溥的话道:“江文通遭梁武,年华望暮,不敢以文陵主,意同明远,而蒙讥才尽。世人无表而出之者,沈休文窃笑后人矣。”意思是说:江淹年暮时,当政的梁武帝是个文人,他不敢说自己才华出众,恐遭嫉妒。后世人不知道原由,却讥诮他才尽。这事也只有沈约(与江淹同时代人,有相同遭遇,在梁武帝面前亦不敢过分显露才华)知道真相了。
我们相信,才华不会凭空消失。不过古语说得好:“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任你再聪明绝顶,文思泉涌之人,不经常练笔或阅读,也可能逐渐落后于他人,到最后只能“江郎才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