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郎为何才尽?

作者: 武商路漫漫 | 来源:发表于2020-05-17 21:14 被阅读0次

文/王漫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那些先有盛名,到后来却做不出成绩来的人。

江郎,即南朝的江淹。他为什么先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由一个出身贫寒的人而位居高官,封醴陵侯,诗赋也颇负盛名。

为什么正值年富力强,本当大有可为之时,却才思枯竭呢?

相传,江淹有一次在凉亭睡觉,梦见郭璞向他讨还毛笔,他从怀里掏出一支五色笔给郭璞,从此以后,他写出的诗篇就平淡无奇了。

又说,他有一次乘船,泊于神灵寺旁,梦见张景阳向他讨还了几尺绸锦,从此以后他写的文章就无文采了。

江淹的诗文到后来退步,是真有其事,为历代诗家文士所公认。但他一落千丈的根本原因,不是上面所说的那些子虚乌有的梦话。

他早年家境贫寒,所以学习刻苦,“留情于文章",而且非常注重向有成就的前辈学习。“于诗颇加刻画,天分不优,而人工偏至。"也就是他缺乏做学问的先天条件,但却以加倍的努力去钻研。

他的成就,不是天意神授,而是来自于勤奋不怠,好学不倦。这就是他前半辈子誉满朝野的根本原因。

到了后半辈子,官做大了,名声也大了,认为平生所求皆已具备,功成名就,须及时行乐了。

于是由嬉而随,耽于安乐,自我放纵,再也不刻苦砥砺了。他自己说自己性有五短,其中“体本疲缓,卧不肯起";“性甚畏动,事绝不行"等就属于随的劣根。

“随"导致他事业消磨,他只“望在五亩之宅",“半顷之亩”,什么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也都烟散云散了。

后来,他学疏才浅,诗文褪色,“绝无美句",这是必然结局。

这个故事与少年早慧的方仲永的故事,颇为相似。

方仲永从小就天资聪明,因为其父“不使学",最终成了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后天的学习和努力,再好的天赋不可能得以发挥,就不能成才,甚至堕落成庸人。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出苦寒来。”

天生聪明,有如此智慧的人,没有继续学习,尚且“泯然于众人矣"。

当今社会竞爭异常激烈,何况我辈非天生异禀,本来一介凡夫俗子,如果不继续学习、努力,充实自己,与时俱进,被时代抛弃了,连招呼也不会打一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天资,固然重要,但后天努力更重要。正如苏轼所云“古之立大业成大事者,不唯有经天纬地之才,亦更兼有坚忍不拔之志。"

相关文章

  • 江郎为何才尽?

    原创/王漫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那些先有盛名,到后来却做不出像样成绩来的人。 江郎(南朝江淹)为...

  • 江郎为何才尽?

    文/王漫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那些先有盛名,到后来却做不出成绩来的人。 江郎,即南朝的江淹。他先...

  • 江郎为何才尽?

    文/王漫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那些先有盛名,到后来却做不出成绩来的人。 江郎,即南朝的江淹。他为...

  • “江郎”才尽

    平凡·原创 江郎才尽的意思是:南朝江淹年轻时以诗文见称,人称江郎。晚年诗文缺乏情韵,人们说他才尽了。比喻人的文思减...

  • 求下联

    惜江郎始于才尽 惋昭君下嫁蛮夷

  • 七绝•江淹

    开怀得志无佳句,失意伤心有好词。 未必江郎果才尽,从来富贵懒谈诗。

  • 寂夜书怀

    少年犹有少年狂, 虚悬妙笔少成章。 情涌谁堪平难意, 才尽不敢笑江郎。

  • 村上真的是“江才郎尽”了吗

    “我认为自己不断发生变化是很自然的,所以,如果你对我最近的小说没感觉,我想那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你在小说中追求的东...

  • 江郎才非尽——彭维盛诗词

    江郎才非尽 江郎才尽为哪般? 世事无常两茫茫; 无限天机泄不尽, 是非对错因立场。 执着放下皆无碍, 难得糊涂欢乐...

  • 游记| 江郎不才尽

    中秋三天,比想象中过得还要快。趁着值班间隙,可以写写游记。 还是没忍住,在节日到来前1、2天临时报了名,参加了江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江郎为何才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te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