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市城区后山妈祖石雕宝像,镇山而矗立,面朝南海,慈祥而不失威严。石像正位当天,风平浪静,祥云漫天,惹得信众们冒着当空烈日,顶礼参拜不起。更为神奇的是,自从妈祖石像落成之后二十多年,没有一个台风在山河市正面登陆的。妈祖庇民佑国的法力更加被传得神乎其神。当地导游,逢到山河市旅游的游客必讲妈祖石像镇住台风的典故,有故事有情节更有人证,不由你不信。特别是2005年的台风“珍珠”,来势汹汹,正面直扑山河市,就连中央气象台都预报“珍珠”在山河市和汕尾市正面登陆,不断发出预警。等到台风路线图上显示“珍珠”距离山河市只有150公里的时候,台风突然拐弯折向东北,结果在粤东登陆。台风过境后,本地却是风和日丽,偶尔降两三阵阵雨。
其实山河市的妈祖崇拜与海陆丰相类似,均源自福建莆田湄洲岛。妈祖的俗名是林默,后人尊称为林默娘,据传是福建九牧林氏之中六牧蕴公的第七代孙女,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她一心为善积德,救人济世,终身未嫁,公元987年九月初九因抢救遇险船民遇难而羽化升天,死后被尊为海神,是中国三大女神之一,也是中国影响最大、信众最多的女神。妈祖信仰,与林姓百姓有关,都称其为姑婆,更与渔民有关,沿海地区都尊为保护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妈祖文化的传播,官方和民间的力量前所未有合力推动,妈祖崇拜迅速发展成为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国际性信仰,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崇拜,官方的称为天后宫,民间的称为妈祖庙。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妈祖石像在台湾,高24.55米。后山的妈祖石像高度在世界上排名还是靠后的。
但是山丰人民一直都有敢冒第一的精神,这在妈祖石像的建设上也完完全全地显示出来。
九牧林六牧蕴公的后人林永福老人,是一名虔诚的妈祖信徒,硬生生地宣传募捐,不辞辛劳,硬生生地在一个名叫鹿山的小山丘上,削山筑台,鹿山的24.99米。
大约是永福老人的个人宏愿,鹿山妈祖的建设一开始就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本地人都说是林氏的妈祖,外姓人的捐款也屈指可数。妈祖宫室周围的土地,是永福老人千方百计一小块一小块转手置买而来,经过数年的苦心经营,渐渐成了规模,周围的村民通过卖香烛向香客兜售小食品小商品,得益越来越多,慢慢地开始支持永福老人的慈善事业,供奉给妈祖的戏剧场数一年比一年增多。由于这个地块靠近高速路口,又是连通省道的咽喉,市政府把长途客车站也搬迁到附近,这个地块很快地兴旺起来。市旅游局把它包装成宗教旅游项目作为撤县建市的招商引资项目向外推介,一下子拨动了不少人的心弦,方方面面的人开始打起了算盘。最先出手的是本地一个有名人物,抢先在妈祖广场山门边建起了一个加油站,弄得永福老人无处出声。紧接着,又有几个本地村民,在通往妈祖石像的山路边抢建了四排四层半高的排楼,作为民宿开始营业,弄得永福老人进退不得。但这些都动摇不了老人建造第一高妈祖石像的意志。
终于妈祖石像奠基仪式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永福老人不辞辛劳,进进出出四套班子的办公地点,亲自给领导们派送请柬,可惜回应的寥寥无几。可能是老人的诚心感动了明钦书记,书记亲自批示由分管旅游的副市长,代表市领导出席并讲话。希正也听闻了永福老人的事迹,在接过老人送来的请柬时,答应在奠基前去看看建设情况。
酬神戏已经开演了两天两夜,上下午晚上各一场,煞是热闹。老人对希正的到访很激动,亲自担任导游陪希正四周看看。
永福老人要叫人开车送希正上山瞻仰妈祖石像,希正觉得不够虔敬,坚持走路。老人一路全陪,边走边叨唠,气也不喘一口。
说是山顶,其实是个小山包。走到半山腰,老人拉住希正,指着平削而下的山脊,说,这是难得的五色土,北京的天坛下面,就是这种土,非常贵气。希正仔细一看,果不其然,赤黄紫黑白,纵向而下,层层相套,条理分明。希正从书本上所了解到的社稷土,也就是五色土,终于在现实中见到了,心中不禁暗暗称奇。
转过山口,就是山顶,希正仿佛看到凸显在眼前的是妈祖石像,庄严肃穆,面朝南方,威仪中不失慈祥。内心不由一震,擦擦眼睛,定神一看,原来是山顶已经筑好了一个四面都是台阶的妈祖石像基座,周围都是石像石料,等待吉日奠基仪式举行后,由福建的石匠动工组装。
永福老人介绍说,石像是在福建订造,再租车运回。途中还要到湄洲岛行请香火之理。老人介绍说,车辆从福建启运后,中间不能停留,要一口气运回鹿山,才能预兆合境大小平安兴旺。不巧车队在距离鹿山不到30公里时,有一部车突然没油了,永福老人随车回来,听到这个消息,一路默念妈祖救苦救难不止。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辆车一路小心翼翼地熬着,直到把石料拉到山顶才死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