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海洋馆,科技馆,孩子们当然兴高采烈,头天晚上早早的就睡了,平时怎么叫都要赖床的少爷们,很自觉的爬起来了,快到学校还一路小跑,生怕把自己落下了。研学活动进行一天(12个小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雪,在路上就耽误了七八个小时,实际参观时间也就两三个小时。所以小朋友们都感觉意犹未尽。
随着孩子们一起回来的还有一张荣誉证书,仔细一看,原来是获得了“科学小博士”的荣誉称号,人手一张,见者有份。回想起来,孩子岁数不大,获得的荣誉称号已经好几十个了。除了个别荣誉是真正付出辛苦努力得到的,其他的基本都是“水货”,含水量堪比海绵。
我们小时候是很缺荣誉的,但是荣誉感却是很强烈的。听说期末考试前三名有奖学金拿,大家都努力学习,生怕被落下。听说唱歌唱得好的可以去参加市里组织的迎香港回归庆祝活动,大家都跃跃欲试,暗自努力。感觉从小就被一种神秘的力量牵引着,这股神秘的力量叫荣誉感。
在这个荣誉满天飞的时代,我感觉荣誉感正在慢慢被稀释。比如说人手一份的荣誉那还能算荣誉吗?如果算荣誉的话那也只能算团队的荣誉。
小的时候倡导我们劳动最光荣,现在的小朋友可能会问了,我不要光荣,我可不可以不劳动呢?小时候获得的奖状都会贴出来或者裱起来,非常珍惜。现在的荣誉证书过几天就得回来几张,都习惯了,家长不收拾起来,过几天指不定就让孩子当废纸画画了或扔掉了。。。
这是个复杂而尖锐的问题。尽管教育需要鼓励,平均主义用起来也顺手,皆大欢喜满堂彩,但长此以往万万使不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失去了对荣誉的体验感。不管是好的体验还是坏的体验,都会被削弱。因材施教才是根本,该表扬的就表扬,该批评的就批评,挫折教育也是一种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