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莫道随言

莫道随言

作者: 昉之 | 来源:发表于2019-06-07 23:52 被阅读0次

最近发现,自己的生活确实在某些层面与周围人不同。

不同在于自身主动的被各种社群所裹挟前行。

于是在元认知上,发现自己与周围人认知上的不同,或者说是认知意向上与探究深度的差异。

正如同事阿姨说过的,“哎呀,我与我家那口子也没啥感情,稀里糊涂的过到了现在,这不孩子也大了,那还能有啥…。”

其实阿姨的话,对我来说是很有意思的,生活会有各种认知意向上因果性的不同,可与其设身处地的生存自有一番自洽来说,谁又是谁的一叶障目呢?

曾看过似乎不是很主流的书籍《存在与荒谬》,用社会学角度来分析其嫖娼卖淫背后的深层原因。

而作为一个生存于群体中的个体,时常会想起卢梭的话,“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可对于卢梭本人,个人认为他脑子有坑。

那为什么会存在娼妓呢?或者说娼妓为何被定义呢?这细细琢磨起来是有些滋味的。

想起在姜建强笔下的《另类日本史》中于性虐游戏而言,对西方用皮革与日本用绳索的差异文化的分析,其中顺便提到了SM的出处——萨特伯爵。

同事说我喜欢沉浸到书的世界里,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的困惑却是来自现实中所谓的理所当然,可能认知意向上会有局限,可这也正是为了看清障目一叶做出的努力。

加油。

学到的新词汇“认知意向”。


关于砥石(磨刀石)与厨房刀具(菜刀)

关于砥石,目前使用的是人工烧制的,有120目棕刚玉、240目绿化硅、320目、400目橘红与1000目白刚玉

目数,什么是目数呢?或者说目数意味着什么呢?

目数越低的砥石越粗糙且下铁快其研磨后刀锋拉丝越粗粝,反之亦然。

目前使用的刀具是上海铬钢制,其市场价位估计为百元以下可购得。

开刃来说,80目与120目皆可,重点是中研,分使用情景与刀具本身的材质。

只说正在使用名为“金立人”的刀具,若只是切蔬菜,使用320目橘红研磨为宜,若切大量的肉类,可在320目的前提下使用1000目白刚玉研磨,可提高其刀具使用的持久性。

相关文章

  • 莫道随言

    最近的心情有如被青楼妈妈比着去做人肉生意的清倌人。 《千刃千眼》,是有趣的。 皆言一千人眼中便有千种哈姆雷特,可作...

  • 莫道随言

    晚上,父亲来了电话,声音里透着疲惫,我似乎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其他的意味来,对一生到此时的碌碌无为感到了些什么吧。 父...

  • 莫道随言

    朦胧诗代表作之一,《致橡树》,作者舒婷。 它其中有句是这样说的,“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首诗通篇仿佛...

  • 莫道随言

    家庭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影响极大,家里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对人格面具。成对的人格面具中,一个是家庭成员的内化(客体面...

  • 莫道随言

    《海蒂性学报告:男人篇》的内容,处处都可以看见女性主义的冲击痕迹。光是从形式上看,要用语言文字来描述私密关系、内心...

  • 莫道随言

    @朵朵云 在我们可爱阿姨的文章中: “你看到的就是你。你看不到的叫存在。” 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 在姨的文章中...

  • 莫道随言

    看书是需要历史观的,这便像画杨桃一般。 在楚汉争霸时,有个人的出身似乎是个谜,韩信。 他的奇怪之处在于,何以拜大将...

  • 莫道随言

    精神病学。 最近看的一本书,《沈渔邨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有两大基础,一为生理——神经科学。二为心理——心理学、社...

  • 莫道随言

    荣格自己的人格面具曾经发展到了顶峰。他在《红书》开篇有言,自己40岁时已经名利双收。他当时已经是国际顶级精神病学家...

  • 莫道随言

    以“女为男用”为根本的性别角色规范; 这是潘绥铭与其学生合著《性之变》中的一段话。 这是中国人于1919年前的性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莫道随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db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