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动物城》是一部全程无尿点、剧情紧凑、画面精致、情节搞笑、人物可爱的动画电影,但同时,《疯狂动物城》也是一部主旋律电影。
这部电影构建了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动物城”,低龄的观众可能会被这个新奇的世界吸引,细心的观众则会很快发现这些奇奇怪怪的动物在现实中折射的原型。
让人捧腹的车管所公务员、人称“闪电”,其实是一只树懒。看到车管所的窗口坐着一排树懒时,大概全世界的观众此时都会有相同的想法:“这TM就是我们这里的公务员啊!”
《疯狂动物城》的野心不止于此,讽刺下政府部门底下的办公效率并不是终极目标,它还有更宏大的野心。
在《疯狂动物城》中,所有的哺乳动物都聚居在一座叫“Zootopia”的城市,这个词由Zoo和Utopia组成,类似于“动物乌托邦”的意思。这座城市按照气候分为热带雨林区、雪山区、沙漠区和市区,市区根据动物的体型又分为不同的区,甚至公共设施也根据动物们的需求做了专门的设计。
这样一座“动物乌托邦”,能够让不同种族的动物们和谐共处。在这里,动物们得到进化,食肉动物不再吃肉,
这是显而易见的暗示:Zootopia象征着大都市,象征着美国梦。
这样一想故事情节就更明朗了,女主角兔子朱迪,一只来自乡下父母靠胡萝卜为生的兔子,怀揣着梦想与热情,来到动物城,希望成为一个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警察。
从朱迪进入警察局开始,观众渐渐会不断发现影片中不断存的偏见——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样。身为女性在职场上遭遇不公平待遇,只能去当交警开罚单。朱迪的父母看到女儿做了交警,开心的笑了:做交警稳定又没有危险。原来美利坚的父母们和中国的父母也有几分类似。
即使社会上的偏见如此之多,也并没有威胁到动物城的根基,真正核心的命题来自于动物城族群的组成。动物城中食肉动物占10%,虽然看上去比较凶残,但食肉动物在动物城是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羊副市长在影片开头对新上任的朱迪说“我们小个子要联合起来”,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是在欺压另一个群体。一个文明的社会,直接的暴力难以生根发芽,群体的偏见却可以轻松壮大,表面上的弱势群体也可以成为施暴者。
如果我们将电影情节和美国国情做个一一对应的话, 食肉动物在动物城中的地位等同于黑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黑人占美国总人口的12%,类似于食肉动物的10%。更有趣的是,动物城虽然食草动物占绝大部分,市长确实一只狮子。怎么看,这只狮子都像极了奥巴马。
也正因为如此,市长的执政根基从来都不是稳固的,毕竟和他一样的食肉动物只占全体市民的10%。换句话说,狮子之所以能当上市长,是因为很多食草动物也投了票给他。羊副市长说狮市长是靠她获得了食草动物的选票。其实不然,狮子的当选说明在影片故事发生之前,动物城还很和谐,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种族冲突。
不过这个局面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草动物对食肉动物群体的信任未必会一直持续下去,狮子市长当选的根基并不是非常牢固,他的担心也不是毫无根据。反过来,我们大胆猜想,如果狮子市长并没有隐瞒案情,十几个食肉动物市民野蛮化并袭击其他动物,这样的案情公布到动物城,也难免引发食草动物群体的怀疑和不满。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美国是有真实背景的,2015年美国白人警察枪击黑人事件,就引发了全美黑人抗议。事件演变到后来,已经没有人关注案情本身,更多地是在表态、站边,整个社会在被撕裂,社会的根基在动摇。
同样的,没有哪一种犯罪,能像羊副市长的阴谋这样威胁到动物城存在的根基。作为一部弘扬美国梦价值观的主旋律电影,《疯狂动物城》无可避免地走向一种结局:阴谋被揭发,作恶的领导被捕,种族间的矛盾得到缓解,动物城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断有来自乡下的小动物在这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如果《疯狂动物城》有续集的话,那还有什么比来一场跨域种族的爱情更加主旋律呢!
本文已入驻快版权“原创作品转载平台”。如需转载,请登录快版权获取正版授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