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吗?
你真的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吗?”
最近坐在家里,闲来无事,我偶尔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以前的我,感觉像是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看到所有的课程都好想买,然后眼睛一闭,手一滑,只听见滴的一声,款就付了。
曾经一度,我也以为,自己很牛逼,毕竟我还是买了那么多的课程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广度上,还是从金钱上,我都发现自己好像成了身边朋友中的“佼佼者”。各种课程我都有买,在别人拿钱买包买衣服买奶茶时,我嗖嗖嗖地买了很多课。然后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心底涌起了一股自豪感,或者说是优越感。觉得自己好像是啥都会了。觉得自己好像比别人要高级那么一丢丢。殊不知,这一切不过是自我麻痹的假象。
因为偶尔打开原来买的课程,再听一遍时。有时候,我竟然会觉得这跟从来没有学过一样。
得到了什么吗?没有得到。
相反还有可能让自己的生活往理想的方向背道而驰。
这时候我想起了一个朋友的玩笑话:“得到,全都得不到。”
我知道有很多得到男孩女孩,也跟我一样,每天买着各种课程,然后徜徉在各个学科的海洋,但是仅仅是书本的海洋里。很少有人去实践,到最后,我们慢慢退缩,慢慢退回到我们最喜欢最熟悉的位置上去——学习。然后关于生活,尤其是生活琐事,我们是有些不屑一顾的。甚至于还会觉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才是高尚的,同龄人在家洗衣服做饭奶孩子并把家整理的特别好,这些是低下的。
于是,我们越来越开始YY学习,认为报课越多,我们成功的几率就越大。然而事实是,我们仅仅是把学习当作保护自己的壳,让自己呆在这安全区内,然后对于其他我们不擅长的一概不碰或者不干扰。
比如说很多很厉害的人,在生活方面几乎就是“白痴”。然而,可悲的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却始终绕不开生活。
要知道,没有了生活,仅有工作是毫无意义的。
要知道,没有了工作,生活亦会变得举步维艰的。
所以,
我开始反思,我们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怎么样的学习才是好的呢?
是为了完成自恋,满足自己的想象?
还是说要将所学用于生活中?
最近在辉哥的知识星球看见一句话,深深地击中了我:
从今天起,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两件:
第一、从生活的问题出发,主动学习,并把学习的成果用于解决生活的问题。
第二、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认知的维度,并用高维度的认知来引领自己的生活实践。
仔细读了好多遍,我觉得这两句话说得太好了。它打破了大家对学习的美好幻想,把我们从虚无缥缈的地方拉回了现实。
毕竟,我们是要生活的。
毕竟,我们是要活在自己的生活圈中的。
所有的学习,我们都可以理解为是为生活服务的,与其把自己的学习说的天花乱坠,不如着眼于实际,从生活的问题出发,去学习去研究去让自己的生活因为学习会变得更好。
以前我认为我每天学习新东西是踏实,那些从来不看得到不听混沌的人会不会就“弱一点”?但是现在我反观过来,能够每天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着眼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人,其实并不弱,他们其实是强者。因为他们敢于直面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踏实。
当我们解决了第一步踏实的问题时,也要时刻警惕自己困在舒适区,也需要主动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认知维度,然后再用所学的内容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这样通过练习--学习--练习的方式,让自己“躬身入局”,我想才是学习的最佳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