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学雷锋”的声音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他极其短暂的一生,却每逢3月5日时总被人说起。雷锋是个怎样的人,怕是没有人会不知道,“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关于雷锋的故事,在每一次的口语相传中,总会有一些主观的个人思想融入其中。现如今,我们获取的关于雷锋的故事,应该早已失去了原本的纯真。
如果把雷锋故事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太厚重了,作为义务阶段的少先队员们,他们真的能读懂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这本书传承了几代人,其中的智慧就连成年人都不一定看的懂,我们又何必去强求那些肩负建设祖国未来的少先队员们去刻意的记住呢?
雷锋的故事,不应该是一段洋洋洒洒的绚丽文字,不应该是一张刻意而为的劳动图片,而是油然而生的点滴举动。“雷锋”,他早已经不是那个年仅22岁的青年,而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其实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雷锋,他不是令人推崇的英雄,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他可能是一名八路军战士,可能是一位环卫工人,也可能是你、是我、是大家。总之,他不应该成为某个人,或者某一类人。
如果我们的脑海依旧停留着,那个已经离开我们很久的那个人,那么我们的眼中便会错过很多美好的时刻。那些看起来很傻很天真的人群,总在悄无声息的做着力所能及的小事。
我们倡导学雷锋,其实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伟大形象,这已经偏离了雷锋精神的初衷。关于雷锋精神,似乎是所有正能量的词汇都能与他相关。他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圣人,他只是普通人,遭受了委屈他也会哭,受到了夸奖他也会不好意思。
社会在进步,有益必有弊,我们习惯了科技的日新月异,人心的暖却慢慢被高楼城墙冰凉。这些年,我们在讲“学雷锋,树新风”,我们学的是什么样的雷锋,树的是什么样的新风?又会有几个人去追究,一个文件下来,匆匆应付了事。
我们学的是什么样的雷锋?是百度百科上那个记录详实的人吗?不是,我们应该学的是活雷锋。他们是雷锋精神的践行者,有时候是一个微笑,有时候是一次帮扶,有时候却是一辈子的坚守。我们要的不是雷锋的模板,而是雷锋的现实演绎。
我们树的是什么样的新风?书中那个画地为牢、夜不闭户的时代毕竟离我们太远,我们急需要新的社会风尚去打开我们早已尘封的心房。不管现实如何变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善,便是一个国家最好的门面。
我把雷锋精神概括为“大善小爱”。这四个字,我们最先看到的是“大善”,我把它理解为大家认为的好事,或者国家推崇的善事;其次,我们看到的是“小爱”,普通人之间很微小的关爱。大善小爱,其实就是在大家看来会很伟大、震撼的感人事件,其实都是一个个平时被我们忽视的人群,他们从没有放弃心中的美好,一直在用自己微薄之力维护眼中的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