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主题是《妈妈他们欺负我》这本书在介绍儿童社交问题上的第一主题。无疑分享是人们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一种方式。
阅读本书时给我的启发如下:
1.如何理解分享?
2.现有自我再有分享再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把是否分享的决定权还给孩子
――――――――――――
我理解的分享是自愿分享,是把自己享受到的一些让自己感觉很美好的事物或感觉传播给和自己有重要关系的人,是爱和真挚情感的传递过程。分享是一种能力。
在儿童发展心理过程中,孩子是先有“不”“我的”的发展,之后才有“分享”的概念。也就是说孩子1岁时开始说“不”,2-3岁时开始说“我的”时是开始有自我意识的开始。此时儿童若能得到家长全心关爱和平和回应,他的内心就是平静的安全的,自信的,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人。再大点时,当他有社交需求,想接触更多的人时,在人际交往中他就有爱他人的能力,是愿意主动把美好感受分享给朋友的人。而朋友感受到来自他的友谊,感受到他的真诚后也愿意回馈予同样真挚的情感。进而社交关系便轻松建立起来。也就是说儿童早期获得的安全型的依恋关系是影响着儿童社交关系的建立的,是儿童获得分享能力的一个基本保证。
分享既然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说明它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希望孩子愿意分享无非也是希望孩子通过分享获得人际交往的权限,即孩子会分享能体着其具有高情商。
但是前面提到分享只有在自主自愿的前提下才会让对方感觉到您的真诚。否则赶鸭子上架,也会让对方有不好的感受好比嗟来之食,哪怕在美味也难以下咽。所以当孩子处于社交环境中时,我觉得应该把“是否分享”的决定权交给孩子(前提是能够给予孩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不管是分享还是不分享他都会有因结果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和感受,那这份感受是不是他想要的只有他自己清楚,也会跟着自己的心意来调整决定的。
给予孩子充分信任和包容,让孩子的社交问题走进一个良性的循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