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李商隐留滞巴蜀(今四川省)时,因思念长安亲友(或特指妻子)而作。因为长安在巴蜀之北,故题作《夜雨寄北》。
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日期还难以确定。
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池塘。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
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
我是多么思念你!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却把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个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寻味。诗人以问答的形式开篇,既点明了写作缘由,又表达了诗人因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而难以确定归期的无奈。
“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这既是写景,又深深地透着写情。诗人借眼前之景抒发心中之愁,将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与夜雨交织在一起,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丰富而自然的联想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设想将来团聚时与妻子共剪西窗烛、共话巴山夜雨的情景,既表达了对未来团聚时刻的温馨设想,又加深了对夜雨思绪的深刻回响。这两句诗构思新奇、意境深远,展现了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全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诗人以问答的形式开篇,既点明了写作缘由,又设置了悬念;接着以写景的方式抒发心中之愁;最后以设想的方式表达对未来团聚时刻的期待。整首诗构思巧妙、层次分明。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特定的环境和自己的心境;同时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来表现夫妻之间的恩爱之情和对未来的憧憬。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令人陶醉。
全诗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诗人通过夜雨这一自然现象来表达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和无奈情绪;同时运用设问、写景、设想等多种手法来加深情感的表达。整首诗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代表作之一。它以深情的笔触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深思念和无奈情绪;同时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歌的普遍性和永恒性。这首诗不仅在学术界有着极高的评价,也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古典文学的魅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