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练好这门沟通心法,让你成为真正的沟通高手

练好这门沟通心法,让你成为真正的沟通高手

作者: 岚言知己 | 来源:发表于2020-12-23 12:41 被阅读0次

    世间的很多问题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人与人之间的大部分关系问题都可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解决。

    于是很多人开始热衷学习沟通技巧,但不是学会所有技巧就能成为沟通高手的。因为技巧只是“术”,若没有“道”的顿悟,再多沟通技巧也很难达成有效沟通。

    一、沟通的道是什么?

    最近读到的一本书一语点破要害:《换位沟通》。日本作家山本昭生根据自己30年沟通培训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沟通方法:换位思考。换位思考这是所有沟通的大前提,所有表达的基础。

    我曾在自己设计的沟通培训课上将沟通能力提升比喻成练武功,通过换位思考让对方处在一个心态开放的状态下听你说话,这是有效沟通的心理基础,是沟通的重要心法,是道;其他详细的沟通技巧只是招式,是术。

    心法练习到位,招式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否则就只是王语嫣——只会拆解招式却不会武功。

    二、什么叫换位思考?

    人与人沟通的目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只达成自己的目的,而是双赢。沟通的目的是要让对方心甘情愿地和自己达成某个共识,而这个共识对双方都有利,沟通才更顺畅,共识才容易达成。

    所以,你除了考虑自己的目的和需求,还得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一下,对方需要的是什么?自己的需求是否对对方是有利的?

    一个人只有在心态开放的状态下才能听进去别人的话,否则,你说什么都没用。

    而心态开放的前提就是他能放下戒备,对你敞开心扉。这就是沟通最基本的心法:让对方在心态开放的状态下听你说话。

    如果你能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前,先关注到了对方需求,理解到对方的处境,并能充分照顾对方的情绪和理解能力,那么对方往往会很愿意与你沟通,并放下戒备认真听你讲话。这就是换位思考。是你在施展所有沟通技巧表达技能之前就要先做到的。

    要做到换位沟通,需要培养自己的共情力(也叫同理心),听起来很复杂,其实只需要养成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思考方式和沟通习惯,就可以在沟通中体会到换位思考的效果。

    三、如何做到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说起来简单,如何做到才最重要,这是需要潜心修炼的。如何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呢?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对方,即转换立场。

    如果我是对方,可能经历了什么?此刻是什么样的状态和心情?最渴望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急需解决什么问题?

    如果你能想对方所想,急对方所急,对方也更容易理解和接纳自己,也会给别人留下了更好的印象,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听你讲话。别人一旦能放下戒备集中注意力专注地听你说话,对于你说话的内容也就更容易理解,不会漏听,产生误解和分歧。沟通自然就很容易达成。

    无论是在工作汇报、销售、演讲、亲人爱人之间的沟通,甚至亲子育儿的沟通中,能做到这一点,你就成功了大半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实际上,我们很难真正做到为对方着想,却还常常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显示自己的权威,有过育儿体验的妈妈们应该都容易体会到吧?

    所以我们才需时刻谨记:先换位,站在对方的立场思考过后,再开口说话。

    平常可以通过辩证思考训练来锻炼自己的换位思考能力。

    遇到任何一个问题,我们先放下自己原本的观念和需求,先思考还有哪些和自己观念相反或不同的观点?这件事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思考?换一个角度,换一下位置,换一个立场,就不会被一个固定的想法限制,思路开阔了,想法就通达了,你就自然能替别人考虑到对方的需求了。

    试试在沟通前,先辩证地从自己利益的对立面思考一下,关注到别人的利益和需求后再开口说话。

    四、针对大多数听者的共通立场,如何体现沟通者的换位思考能力?

    有很多需求和感受是每一个听者共通的,比如时间概念,对音量、语速、外形的感受,对内容逻辑性的要求。我们都不喜欢听人长篇大论啰啰嗦嗦,太小声会听不清,太大声有压迫感,语速太快会很累,语速太慢容易犯困,内容毫无逻辑根本听不出重点......

    作为沟通者,我们如何站在听者的立场,考虑他们的感受?对此,作者分别给出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

    1、培养时间概念,养成“一分钟把话说完”的习惯——有效减轻听者负担。

    在沟通中对于时间的感觉,听者和讲话者是不同的。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吧:一听长篇大论冗长拖沓的讲话,就容易分心、犯困、听不下去。那是因为大脑处理冗长的话比简短的话需要更多的精力,即信息量与理解程度成反比。这一点对于亲子沟通非常重要。在孩子的理解基础之上,说话点到为止,孩子更好理解,也更容易记住。这就是为什么你越是反复唠叨孩子越是记不住的原因。

    而且每个人的时间都是非常宝贵的。尊重别人首先要懂得尊重他的时间。

    所以换位思考的沟通方式要做到的很重要一点就是:尽可能简短地表述完内容,而不浪费过多的时间。重视听者的时间,让听者更轻松就能理解,这也是替对方考虑的重要表现。

    作者在书中建议要有意识的进行简洁表达,尽量“将自己表述的一个问题时长控制在1分钟之内”。并给出了一分钟讲话法的简单结构和句式。

    ①简洁法:寒暄语+内容+姓名。

    这种结构强调,不说啰嗦的开场白,不做过多铺垫和废话,尽快直奔主题,最后再次报姓名结束。很多场合的自我介绍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时刻谨记这种结构,就可以避免讲话中东拉西扯越扯越远。其中“内容”部分又可以使用以下两种结构:

    ②紧凑型三部分构成法:点题-展开-总结;

    ③三角脚本法:主题-要点-分论点(即作者所说的“想说的话”“主要内容”“理由、具体事例”三部分)。

    这两种结构强调了讲话内容要有逻辑性。也就是说话要有理有据,条理清楚,主题明确。抛出一个主题,一切围绕主题开展论述,无论是展开叙述,还是分论点论证,都需要紧扣主题,心中想着这一点,就要做到一切与主题无关的、无法服务于表达主题的话都不要说!最后不忘再次点题总结,提醒听者自己讲述的主题。做到这样有逻辑性地表述,听众就很容易听明白,自然也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要传达的意思了。

    2、良好的形象——让人感觉舒服的印象是对听者最基本的尊重。

    首因效应决定了一个人愿意对你敞开几分心扉。如果对你的印象很好,那么接下来的沟通也就更顺畅。而印象有6成是外部形象决定的。包括声音、肢体语言、表情、视觉形象等。

    ① 声音:音色虽然不能改变,但真正听者对你声音印象的是说话的语速、音量的高低,因为这些因素传递出的是你的心理状态。所以务必要先调节好心理状态和情绪再说话,注意语速不要过快,音量适合讲话的场合。

    ② 情绪:想要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谨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在自己生气、愤怒、责备等有负面情绪的时候说话。你的负面情绪会直接让对方关闭沟通意愿,自己做不到心态开放,是不可能让对方心态开放的。

    ③ 表情:时刻记得保持微笑,微笑是所有沟通的杀手锏。

    ④ 肢体语言:动作能辅助传达你的内容,但一定要对方感觉舒适。不夸张,不做作,不拘谨。

    ⑤ 视线:目光所及皆是心声,适当地注视是最起码的尊重,不让人感觉到被漠视或压抑。

    ⑥ 服装和造型:最得体的服装,最起码是适合场合的,其次是适合自己。

    良好的形象体现的是用心程度。只要刻意培养,事先用心准备,别人都能感受到。

    3、充分准备——尽可能做到让听者更容易理解。

    松浦弥太郎说过:“所有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准备”。

    事前准备工作越充分,现场表现就越从容,越容易做到心法和技巧完美结合。沟通前的准备有哪些呢?

    ① 对自己要讲的内容的理解。如果对自己要讲的东西都一知半解,就别指望还能让听者听清楚听明白。

    ② 对沟通对象的充分了解,事先调查了解对方的身份、立场、需求甚至理解能力。对自己要沟通的内容要做到符合对方的需求、立场和理解能力。

    ③ 对自己要讲的内容的梳理,提炼主题,梳理框架,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清楚自己的意思。最后还可以进行排练

    对于信息量大的内容肯定不可能真的做到一分钟讲完,怎么做到简洁又清晰呢?

    启示就在于,所有长的内容都可以拆解成一个一个的一分钟的简洁内容,然后再按一定的逻辑组织起来,给每段小内容打上标签,甚至是简单的第一点,第二点,第三点……这样讲起来是不是就轻松多了呢?

    还要记住使用金字塔结构进行讲述,先说你要表达的要点,最好再预告下论述的分论点(上文提到的小标签),然后对每一个小标签分别论述,最后再总结提醒主题。这样不仅有助于讲话人自己理清思路,不容易忘记内容,还能让听者听起来更轻松。一举两得。

    ④ 对自己的形体表达和外在形象要用心准备。

    对自己来说,充分准备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是打开听者心门的方法,也是避免现场紧张的最好方法;对听者来说,充分准备是一份用心、是良好的印象、是尊重、是心态开放的钥匙。

    如果一个人能转换立场为听者着想,做到尊重对方方便对方,了解对方,让听者敞开心扉,轻松理解自己的内容,剩下的沟通自然就水到渠成啦。

    而且这门心法练好了,几乎可以让你在任何沟通场合都驾轻就熟,会议发言、工作汇报、演讲、同事之间的工作对接、朋友之间、夫妻之间、亲自沟通,做这一点,你一定可以亲自体会到沟通的神奇魅力。


    我是陪你终身成长的岚,关注我,做更棒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练好这门沟通心法,让你成为真正的沟通高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ugn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