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把公历的1月1日称之为“元旦”,这似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然而,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新年的第一天叫元旦?
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开始的意思,“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我国殷商时代的青铜器上有“旦”的象形字了,“元旦”即为新的一年“初始之日”。"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解释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
第二个问题:既然“元旦”是中国古代就使用的词语,为什么把公历这个西方纪年的新年也叫“元旦”呢?
这个问题得从历法的发展历史说起。
在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1周为1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
历法始于古代计时和农业生产。殷商时期,人们为了把握时间、节令,以利耕作,当时的“天文学家”们,根据月亮的运动周期来计时,月亮圆缺一次,定为一个月,初一为朔日,十五为望日;月亮圆、缺十二次,也就是十二个月为一年。
中国新年的日期,在各朝代并不相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到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这一年时,汉武帝接受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使用《太初历》,恢复了夏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农历,把以正月定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日,即新年的第一天。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过修改,但基本上仍然以《太初历》为蓝本,从那时开始,以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古代的世界各地区,新年的第一天即元旦的日期规定也是各不相同的。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的元旦是不固定的,他们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
现行的公历又叫西历、格里历,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里利乌斯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由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颁行。西元纪年在八世纪以后才被西欧基督教国家应用,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纪的时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为世界主流并成为国际通行的纪年标准,实际上也是欧洲殖民扩张在世界拥有话语权的结果。
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讨论历法问题。会上达成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共识,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做“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并为中国的法定节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了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但仍然并用我国传统农历。这也就说,中国现在有两个新年,一个是公历的“元旦”,一个是农历的“春节”,“元旦”这个词,也算作古为今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