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特别有意思,古人在解释某一个字的时候,喜欢用同音字来注解,汉代学者刘熙在《释名》中这么解释——
什么是“春”?“春者,蠢也。”,春天来了,万物苏醒,开始蠢蠢欲动了,这就叫“春”。
什么是“土”?“土者,吐也。” 土啊,土里面能吐出稻子、麦子、蔬菜、五谷杂粮,土生育万物,这就叫“土”。
那,什么是“德”呢?“德者,得也。”一个人修德立身,仁义满怀,恭敬礼让,能够得到、悟到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就是有德之人,亦即得道之人,得到了嘛。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中庸》)
当然,如此,心安。
《大学》中也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看看,中国文化处处讲礼,处处讲德。
礼乐皆得,谓之有德。
礼仪中国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