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哥的文字着实满满的正能量,马上考科目二了,心情无比紧张。感觉比任何考试还有压力,有时候练完车回来累瘫在沙发上直呼不想学。今天晚上看了这篇文章,我相信明天再去练车,我会更加用心。读书就是这样,要逐字逐句,慢慢的灌输到脑子里面,慢慢的把作者的主旨过滤到内心。练车也是一个道理吧~
同哥今天能走到光线传媒的副总裁,估计也吃了不少苦头,甘瓜苦蒂嘛,确实,他在这里写到了。北漂的日子一个字就是忙,再而就是真实。虽然背井离乡,但是一点儿都不觉得悲壮,因为能遇到自己曾遇不到的那些机会。那就是最大的收获。
不仅仅是北漂一族,现在不管什么行业,或者去做个什么事情真的挺苦,苦的同时还得坚持,因为不知道你稍微一放松就被甩到哪里了。可能因为喜欢,感兴趣,可能因为生活和当下生存的选择才走的这条路。再苦也是值得的。因为你知道他们迟早会变好!

网友评论
2015年8月1日我兴奋的闯进魔都上海。
工作上其实还好,用心做事,将心比心做人,倒也吃得开,只是因为做销售,应酬多,酒喝了不少,人也胖了不少。出差多,飞机坐了不少,高铁动车坐了更多,三餐难以按时。我成了典型的油腻大叔。
没多久,兴奋结束之后,只剩孤独,坐在地铁里,都是人,却没有一个你认识的,这比一个人走在乡间小路上还孤独几分。更多时候一个人做饭、吃饭,一个人逛公园,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游荡……我成了典型的“空巢青年”!
那时候每天给家里一个电话,甚至为了买个什么颜色的手套,都要打个电话问下家里人,不是为了听取意见,而是为了听听他们声音。而我租的房子周边是一群操着吴侬软语的上海大婶、大妈,除了一句“小阿弟”其他都听不懂。
上海人比较傲慢,有个段子这样形容:上海人认为中国人只有两种,上海人,非上海人。而所有非上海人基本都活在乡下,北京人,顶多算个村长吧。所以两年多的上漂,没有交到一个上海本地朋友,反而结识几个在上海的外地人。
我有不少大学同学、高中同学在上海,但他们分散在各个角落,我去见最近的同学,要做一个小时的地铁,但我两年里却没有单独找过一个同学。
更多时候是找机会尽量凑很多人一起聚会,但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业,这周末他去大连,下周末我去武汉出差,聚会间隔时间越来越长,最后没有外地同学到武汉,或者有人离开上海,就不会“无故聚会了”。
仅仅我在上海的两年,我在上海的15个老朋友、旧相识,就有5个离开了上海,我是第6个,后边肯定还有……上海房价太高了,眼见买房无望,趁早离开不失为明智之选。
2017年5月1日我逃离了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