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看《贫穷的本质》,诺奖的光环和不断的报道引用,让我对它研究的过程和结论很感兴趣。想想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靠老爸一人工作,养活我们兄弟姐妹四个,三个还是男孩,所以对贫穷至少有所体验,对此书的兴趣就更进一层。
研究者在书中大量列举了研究穷人的一些实例,比如
如何发放蚊帐预防痢疾更有效;
穷人有更多补助后是否会购买更多食物;
为什么穷人家徒四壁但宁愿要买电视;
穷人在求医时,为什么喜欢用更猛的抗生素药物;
为什么接种有利于孩子成长,但及时免费提供,其普及率依然很低,做的改进措施不同效果的根源又是什么
这些有趣的实验和研究者的一些结论,在阅读了整书四分之一的内容里,已经让我应接不暇,其实每一个研究都可以慢慢体会下它的思路和结论。
拿其中疫苗接种例子来看,免费接种的普及率不及10%,作者分析原因可能来之于,穷人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为此分别进行了三种对比测试,一是多宣传,劝服,二是增加疫苗接种的就近便利度, 三是你来接种,我还赠送你2斤豆子(其实价格不高)。方案三确实起到了最好的效果。有些人会觉得小小恩惠是对别人的贬低,但其实,很多时候,劝服没有助推来的更有效果。
另外,书中也不断阐述收入S型曲线中“贫穷陷阱”。幸亏我小时候的家庭是个愿意获得信息,不断通过今天收入提高明天生活;在攀升过程中,家庭没有出现大的健康危机和意外;在家庭重大节日,婚丧嫁娶花费方面有所克制;整个80年代的经济环境的发展也有关系……
贫穷经济学不是穷人经济学,我觉得研究以及获得的结论,改变了一些我固有的思路:
穷就是因为不努力。其实他们的体力付出其实比我们更多;
穷就是思路问题。这样的大帽子其实无助于找到方法,思路是需要教育和培养的,就比如为了接受接种预防,给点小恩惠,反而有助于思路的改变;
穷要面子活受罪。穷人追寻短暂和易得的享受也是人性所在,和既然再努力也买不到房,为什么不做月光享受当下,难道不类似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