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所处的世界想象为一个巨大的迷宫,而我们就身处在这样一个迷宫之中。而抵达出口的线路可能不只有一条,而我们就是要从这个迷宫走出来,周围是灌木丛生,迷雾笼罩着迷宫中使我们看不清眼前的道路,时不时传来鸟叫的声音,我们感到迷茫和焦虑,那么要如何走出这样的迷宫呢?
记得有古时候有这样一个国王就解决了迷宫的问题,他让一个小孩身上系一根绳子,遇到分叉的路口就先从选左边的,如果再遇到路口继续选左边的走,直到走不通再沿着绳子返回上一个路口,继续走左边第二个,如果运气好一次就能走完,如果运气不好可能把所有的线路都走完了才出去。这是一个笨办法,但总会走出迷宫,在程序上这被称为递归算法,如果是让计算机来选择,几秒钟就能找出路线,百度谷歌高德地图找出最有线路的算法底层的逻辑就是这样的,只是现实情况更加复杂。
想到这样一个算法,对于人生有什么启示呢?可能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法,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宫呢。那么在这个故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没错就是那根绳子,他就像我们的指南针,让我们不至于走很多的弯路,虽然也没有少走冤枉路。但能够确保我们抵达出口。对应到现实,他就是我们的日常记录生活能力。
很多人终其一生迷茫中挣扎着就是因为确实这样的记录,跌倒在相同的坑里面,一遍又一遍的跌倒失败,如此循环往复却不自知。就像荣格和弗洛伊德学派的心理学家所说的一样,你只是重复着你童年的经历,虽然这有点宿命论的成分,但难道不是吗?我们就这样重复以前错误,不管是生活爱情,你总会找到相同原因。而人的记忆力是很短的,而且大脑也会主动根据需要去修改记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中国为什么在过去的几百年落后,也是因为记录的原因,比如很多的技艺都来失传了。比如说发明火药,人们就是凭借经验去做出来,如果因为战乱而工匠都死了,那么技艺就失传了。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来重新获得技术。而西方人却很善于记录,即使失败了也要记录下来,确保后世能够看到,不至于走弯路。
而且记录是都是很准确,比如看西方的菜谱,你会发现都是盐3g,糖5g。而中国的菜谱就是盐少许,这就是差别。如果是做实验,记录上写硫酸钠少许,可想而对于后世来一点用处都没有。
记得很多的科幻小说中都有这样的设定,比如打败《魔戒》获得世纪最伟大小说阿西莫夫的《基地七步曲》中对于银河帝国的设定就是,预测将在三千万个纪年后灭亡,而小说就是围绕着编撰《银河大字典》展开,即使人类灭亡了留下了这些记录,一样可以复兴。再比如刘慈欣的《超新星纪元》,讲的也是因为一种特殊的辐射,人类所有在13岁以上的成年人将在几十年后灭亡,而人类就开始了讲自己的知识全部汇总到一台超级电脑上。(看着很熟悉,刘慈欣也说自己是对阿西莫夫拙劣的模仿,而阿西莫夫在自己长达几十年的生涯中,基本上每年都是六部小说,想想有点可怕,而且在电视节目中,主持人要求能否即兴写一篇,不假思索的就写了一篇)
航海家习惯于记录航海日志,对于人生来说也需要这样的日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