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标题:贾家因为什么被抄家?答案就在王熙凤的故事里,很多细节都被曝光
趣侃红楼270:人前尽孝心,王熙凤趣讲笑话,聋·子放炮仗,荣国府事出突然
贾母在元宵节当晚,给众人讲了一个喝“猴儿尿”嘴巧的故事。表面看似乎是调侃王熙凤能说会道是喝了猴子尿。深层次去解读这个故事,曹雪芹分明借此揭开贾家等八公跟着北静王结党不忠不顺,为皇帝所忌惮的真相。详情见上文。
贾母的笑话一说,引得哄堂大笑。所有人都知道是在调侃王熙凤“喝了猴子尿”。偏偏王熙凤不承认,笑道:“好的,幸而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尤氏娄氏都笑向李纨道:“咱们这里谁是吃过猴儿尿的,别装没事人儿。”
王熙凤说自己“笨嘴笨腮”,妯娌尤氏、娄氏和李纨都不同意。谁吃过猴儿尿,谁知道。妙在“别装没事人儿”,指出王熙凤能说会道会讨贾母关心,也最得老太太宠爱。
妯娌四个这一番话,与贾母笑话呼应,正是应景。又惹得众人笑个不住。薛姨妈又笑道:“笑话儿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
贾母的笑话让人发笑,读书人也不例外沉浸其中。然而,随后王熙凤说的两个半截笑话,却并不那么“好笑”,才是真正要说一说的。
所有人都知道王熙凤讲笑话是重头戏,早都翘首企盼。就像当初“金鸳鸯三宣牙牌令”都等着看刘姥姥一样。所以干脆作弊,击鼓传花不出意外落到了王熙凤的手里。
众人兴致高涨,都催王熙凤快点喝一盅酒,讲一个差不多别太好笑让人肚子疼。
(第五十四回)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外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真好热闹!”众人听他说着,已经笑了,都说:“听数贫嘴,又不知编派那一个呢?”
正所谓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王熙凤正言正色地说出这个笑话,是应着当晚元宵夜宴的景说得。
她说“祖婆婆、太婆婆、婆婆”,是从贾蓉媳妇到贾母那说。“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则反过来从贾母到贾蓉媳妇。其他各种孙子、孙女也是数着贾母的这些晚辈一大堆……
王熙凤耍开嘴皮子,众人都以为她要“反击”贾母刚才说的那个“猴儿尿”故事了,等着看她发动攻击。
于是尤氏先发话警告她“不要招我,否则撕了你的嘴”。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王熙凤竟然立即借坡下驴,“人家费力说,你们混,我就不说了。”她竟然真的不说了。
贾母和众人听得正兴头,想要知道后文,见她不说了,就笑着让她继续说:“你说你说,底下怎么样?”凤姐儿想了一。想,笑道:“底下就团团地坐了一屋子,吃了一夜酒就散了。”
这叫什么?索然无味啊!尤氏、贾母白给她做了一次捧哏,说好的笑得肚子疼呢?众人见他正言厉色地说了,别无他话,都怔怔的还等下话,只觉冰凉无味。史湘云看了他半日,凤姐儿笑道:“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
不但书中人觉得无味,读书人也一时不解她这笑话有啥意思。那么王熙凤讲得这个笑话,真的一点意义也没有么?并不!
注意凤姐讲了那么一大家子人,在人们期望的“笑果”中,却只得了“散了”二字,突出贾家即将面临的转折。
贾母的猴儿尿故事,通过九个大媳妇不想着如何孝顺,反而找阎王去问为什么嘴笨不会讨巧,岂不是找死!
结果偏偏来了已经是孙行者、但曾经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告诉她们真相!是暗示贾家被北静王结党做齐天大圣当年事,结果注定要见“阎王”。
想要逃过一劫,唯有老老实实“乖顺”做孙行者,才会被皇帝满意饶过一命。就像喝了猴儿尿讨婆婆关心的小婶子一样。
贾家的结局唯有改弦易辙才有出路,但他们却一意孤行把路走死。致使抄家,将一大家子“散了”。
王熙凤这个笑话揭露出贾家最终的那个结局。虽然一点都不好笑,却是曹雪芹借王熙凤的“强弩之末”影射贾家将来的树倒猢狲散!
王熙凤见众人没反应,她的真正表演其实没完,都是套路,就有说了一个:
(第五十四回)“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只听‘噗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捍的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聋·子。”众人听说,一回想,不觉一齐失声都大笑起来。
说实话,王熙凤两个笑话加一起,都不如她刚才学女先儿讲贾母“掰谎记”有意思。
这就像刘姥姥当初那个“老刘老刘”一样,如果不靠气氛烘托,根本就没什么好笑。
王熙凤这个“聋·子放炮仗”笑话,如果没有气氛烘托也并不好笑。关键问题还在那个“散了”之上。
连续两个笑话都是补充贾母“猴儿尿”故事关于贾家败亡的影射。曹雪芹放弃搞笑,用差强人意的效果,借王熙凤之口说出“散了”的事实。不好笑,在于故事影射的事实太残酷。
猴儿尿笑话,讲述贾家与北静王结党的危险,以及要忠顺皇帝才能自救的现实。
婆婆孙子笑话,讲述贾家最终没能改弦易辙而“散了”,这些老人、媳妇和孩子的遭遇。
聋·子放炮仗笑话,则讲述贾家败亡的真相。是一系列故事伏笔的终点。下面就讲一下这个故事。
“再说一个过正月半的。”《红楼梦》的关键时间就是正月十五。
香菱在正月十五丢了,甄家家破人亡。
元春在正月十五省亲,成为贾家败亡的标志性事件。贾家响应太上皇旨意省亲,必然被皇帝猜忌和不满。
这次正月十五贾母、王熙凤的故事,所看戏剧《八义·观灯》背后的《赵氏孤儿》故事,都预示贾家即将由盛转衰,败亡进入倒计时。
而八十回结束前中秋刚过,下一个元宵节是关键时间节点。
“几个人抬着个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引了上万的人跟着瞧去。”
贾母说一家子十个儿媳妇,只有小婶子能说会道,九个大儿媳妇都不受待见。新不如旧。九个代指四王八公这伙老臣,九指多。“几个人”同样也是指“一伙”的意思。
从秦可卿死后葬礼,君笺雅侃红楼就认为北静王在拉拢贾家结党。到第二十八回贾宝玉用扇坠“玉玦”换得北静王给蒋玉菡的茜香罗汗巾,代表贾家决定与北静王结党。
“房子大的炮仗”,真要是点着了一定惊天动地,有什么事比“谋逆”更惊天动地?
“往城外放去”,根据贾元春判词提醒,元春之死类似杨贵妃和孙权皇后潘淑一样,都是卷入皇权之争被皇帝“缢死”。
贾家最终结果就像杨贵妃的杨家,在一场发生在城郊类似马嵬驿的地方,卷入北静王的谋逆之事而败亡。
“引得上万人跟着瞧去”,北静王纠结了上万人,但真正的“骨干”只有四王八公这些人,其他都是“看热闹的”。
“有一个性急的人等不得,便偷着拿香点着了。”这伙人里有一个人破坏了既定计划,没等到目的地就发动了叛乱,致使计划改变。
“只听‘扑哧’一声,众人哄然一笑都散了。”万万没想到,房子大的炮仗,竟然只扑哧一声,偃旗息鼓了。显然是出了大问题。众人本就乌合之众,既然没想都怕被连累,干脆就散了。
“这抬炮仗的人抱怨卖炮仗的捍得不结实,没等放就散了。”抬炮仗的几个人,就是北静王这一伙“逆贼”,但“扎炮仗”的却另有其人。
这个人从大明宫内相戴权出来卖给贾珍五品龙禁尉看,无疑指向了退位的太上皇。戴权是太上皇老人,更是贾家等四王八公老臣的老朋友。
他掌握的龙禁尉只吸收王公贵族子弟,不要永兴节度使冯胖子这等新贵,三百龙禁尉这伙“少爷”的家庭,都是太上皇老臣,可不止一万人。
北静王等人傻就傻在太上皇与皇帝虽然不睦,到底还是父子,怎么可能让他们以下犯上。整件事背后真要对付的,其实只有抬炮仗的四王八公一伙。
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场针对“四王八公”老臣削藩夺爵的阴谋和骗局。
当日戴权在宁国府的逗蜂轩卖出龙禁尉,就是太上皇在“扎”这个放不响的大炮仗。“蜂”为蜂麻燕雀,古代四大骗局之首。以人多,设局庞大为特点,将被骗之人骗的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湘云道:“难道他本人没听见响?”凤姐儿道:“这本人原是聋·子。”为什么是“聋·子”?皆因贾家被北静王拉拢,只是对皇帝疏远他们“心有不甘”,而不是真要谋反。
就像焦大威胁贾蓉“红刀子进白刀子出”,也没有真心要反了。
北静王拉拢贾家是阴谋利用,贾家落入太上皇甚至皇帝设计的“谋反”圈套也是被骗。从始至终他们就是“瞎·子和聋·子”。被人利用而茫然无知。
所以,才会有那个“冯渊(逢冤)和石呆·子”的故事,影射贾家起码荣国府是逢冤受了连累。
贾元春判词图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串香橼”,“弓”代表军事冲突,代表鸟尽弓藏。“香橼”则代表“心有不甘”。皇帝早都要收拾贾家了。
王熙凤的“聋·子放炮仗”故事,算是全面揭开贾家最后被抄家的荒唐真相。只可惜到那时候,在座的所有人也都“散了”!
当然,从故事来看,就是不断反转造成情境可笑。她最后也圆了第一个故事:“好罗唆,到了第二日是十六日,年也完了,节也完了,我看着人忙着收东西还闹不清,那里还知道底下的事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欢迎关注作者、点赞、收藏,《趣侃红楼》系列文章每天一篇,将为您持续更新!
文|君笺雅侃红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