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我把我几天前的真实体检经历写成了一篇文章挂到了今日头条上,由于属于热点问题,推荐量和阅读量直线上升,1个小时不到,推荐量就破10万+,阅读量破万。当时我正在家里带孩子,突然接到公司打来一个电话,让我把帖子删了,说医院找公司了,说我的帖子里的内容有失实之处。我只好照办了。
第二天我在送儿子中考的路上突然接到公司HR的电话,说柳州市人民医院体检部有人要找我聊聊,我当时心里想坏了,别人找上门来了,要投诉我,我得好好想想应对策略再说。于是我推说这几天没空,到了周四才和他们见了面,原来是虚惊一场,他们来公司是向我道谢的,说我给他们提的意见引起了院方的重视,说如果没看到我写的文章之前他们还不知道服务上还有这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还专门带来了我的体检报告并帮我做了解读。我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完成了交流。
真的是这样吗?假如我不是背靠一个大公司,不是在公司里还算有一点点地位,会有这么双方皆大欢喜的结果吗?说不定就要反过来了,赔礼道歉,发表认错声明就是我要做的事了。所以说你所服务或工作的单位好不好对你个人的方方面面影响都是很大的。
虽然1985我国第一次发行了个人身份证,把个人从家庭、单位或集体中解脱出来了,个体开始拥有了流动的自由,有了个人崛起的机会。但是除了少部分网红外,大部分个人要取得成功,还是得依附于你所在的集体,你所在的集体比较优秀,你就比较优秀,你所在的集体不行,你就不行。
你所在的单位为你发薪水还为你提供了职务晋升的通道,通过他你每个月可以领工资,退休后可领取退休金,这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美好人生。一个好孩子的标志是在学校好好读书,长大后能找一个好单位,然后干一辈子,单位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在许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看到其中的角色为了能进入一个好单位忍气吞声送钱送物的例子。某个人如果被单位开除,不异于遭受灭顶之灾,导致妻离子散甚至自杀的也不在少数,这说明在很多时候人们都离不开单位。
即便在今天,如果一个人没有固定的服务机构,不仅你的父母会为你担心社会上的人也会对你的能力和信用产生怀疑:当然,如果你服务的是一家名气大的机构,则会让人对你另眼相看。这些单位的年轻人想聊拐想结婚都会容易得多。
许多银行的信用卡办卡政策规定,政府机上班的公务员信用卡授权额度有多少万元,国有企业的员工多少万元,民营企的员工多少万元,个体人员透支额度多少万元,依次递减。也是考虑到了你所在单位的因素的。
你看有哪个专家学者要做出成就不是得依托于所在的单位。大的来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算是很厉害了,但她获奖感言的最后一句, “在感谢四个人的同时,我还要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也着重提了要感谢所在的单位给她的帮助与支持。小到我们所在的公司,你在社会上的一些名声地位其实都是依托了你的单位而获得的。
比如这几天鹿山学院邀请我去给他们做一个专题讲座,如果我不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专家,可能就轮不到我。不是依托在上通五历年来得工作业绩通过了正高级工程师的评审,人家凭什么请你。再比如,国内一些行业的研讨会的经常想邀请我们办公室的几个专家去做演讲嘉宾,也是依赖于我们所服务的公司的知名度高,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参会者,帮他赚更多的钱,人家才会想到我们的。
另外你的一些社会职务,比如项目评审专家,政协委员等,也的依托你所服务的单位为你背书。比如我曾经得以作为“国际科技合作评审专家被外地的科技厅邀请去参加过好几次项目评审,包来回机票和住宿,还有一点评审会笑纳。评审完了后我问邀请单位为啥请距离这么远的我过来帮他们做评审,他们说评审的项目或者产品就是为我们公司服务的,我比较熟悉。我说呢?怎么会有这么多好运气,库里这么多专家不选就选我,原来还是靠了单位的影响。
最近我们所连续走了好几个人,他们都是胡大艾盛招来为我们服务的。我探究了一下他们走的原因,我想大概也是为了换一个好的单位吧!毕竟柳工是一个老牌的上市公司,对他们个人的成长的帮助要比呆在艾盛强多了。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或被动离开了国有单位,成了个体户、乡镇企业家,私营企业主。后来又有了各种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等等,在体制外似乎也活得风生水起。
但人们仍然需要去一个单位服务,这样才算靠谱的人生,只不过人们对于好工作的标准在不断变化而已,从最早的军队、工厂再到事业单位的科学家、学校的教师、国有企业职工,外企职员,最后又回到公务员。现在最吸引人的变成了互联网巨头或通信巨头的员工。
在这种氛围下,也有不少人利用自己所在单位加持的光环去做了很多不三不四的事情,从这个角度你也可以看出不同的单位是不一样的。比如助长了吃回扣,收受供应商的贿赂等风气。
不仅中国是这样,国外也是如此,德鲁克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中就描述过:“20世纪50年代,在大型组织中工作的雇员成为每一个发达国家的主要风景线,如在工厂工作的蓝领工人和管理者:在庞大的政府机构中任职的公务员:在迅猛发展的医院工作的护士以及在发展得更快的大学中教书的教师,那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到1990年几乎所有参加工作的人都会是组织的雇员,可能还是大型组织的雇员。”当年在美国,如果能够在风头正盛的通用汽车公司上班,大致就可以自动进入中产阶级行列。
所以我们作为企业职工,必须为企业努力工作,不断提升自己水平,为企业创造价值,维护集体利益,企业效益好了,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名声大了,依托单位我们也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