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有朋友会问我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机缘巧合,正好儿子学校有这篇征文,因此决定班门弄斧来记录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记得在儿子几个月大时,给他买过一套几米的漫画。几米的漫画色彩搭配和作品风格非常独特,在几个月大的儿子眼中似乎能够解读一样。将绘本展示在他眼前,一会儿手舞足蹈,一会儿聚精会神,一会儿安静如思考状,各种咿呀形态展示出画本对他起到的吸引力。从那以后便会淘来低幼阶段的各种绘本故事,陪伴他一起翻阅。
随着成长,就这样慢慢的从需要你拿书本递给他阅读,到他自己抓一本绘本在那边翻阅,阅读的种子就这样不知不觉之中被播种了。记得幼儿园时和他一起翻阅《父与子》的漫画时,分别扮演父亲和儿子的角色为绘本配音,无限的想象力,非常之有趣……
大班的那会还不认识字,天天缠着你给他讲绘本。从手指着字一个个的给他念,他竖起耳朵专心的听,眼睛不离你的手指所到的字里行间。到由他自己念,你为他补充念生字,慢慢地坚持半年左右,在学前竟然认识了很多的字。
这似乎成了一种内驱力式的良性循环,不用你催促,就会随时捧起一本绘本来翻阅。到了一年级,随着识字量的提升,已经不用再手把手的,指着帮他读出来,可以独立阅读了。而你只需要也拿一本书静静地坐在他旁边一起阅读。只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会问你,为了阅读效果不被打断,往往不会要求他去翻阅字典查阅,而是顺口告知。突然有一天,他会将不认识的字问过你读音后,主动将注音标注到生字上,阅读在此时起到的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翻阅,而更多的是知识的积累。
基本上不会去限制他看书的姿势,有时候他是端坐着一字一字的阅读,有时候感觉是一目三行看个大致意思;有时候是趴在被窝中伸出一个脑袋,有时候是翘着二郎腿;在外露营时在睡前甚至打着手电筒也要看一会书……允许不拘泥于形式阅读的目的是不想他的阅读的兴趣爱好在各种形式要求之中被限制了。而实际上,上学后自然而然在学校老师的要求下,阅读的姿势便被正规化到端坐。在这样的“放任”之中,周六的早晨睡醒后他会在床头抓一本书趴在被窝里孜孜不倦地看起来。睡前泡脚的时候赶紧把前一天没看完的那后半本读完,而阅读课外书也成了写完作业之后的奖励。
所读的书籍也从最初的漫画渐渐地延展到各类儿童故事,再从儿童故事书慢慢地扩展到历史书籍。而因阅读而形成每天的“十万个为什么”之中会有考我的“某某”是哪个朝代的?月亮到底离我们地球有多远?以及三十六计“苦肉计”在同学那里的运用……等等天马行空的问题和有趣的故事都会随着阅读的累积冒出来,让你有时候不得不去百度回答他。
阅读中他有一个习惯,一本书理想状态是一鼓作气看完,有时候一个多小时看下来,身体已经坚持不住在左右扭动了,但眼睛却不愿离开书本。我想爱不释手的应是书本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和未知的知识领域吧。看到搞笑之处,便一个人在那边“嘻嘻”。
二年级,在周末,会带着他一起去图书馆借书还书,他会去找寻喜马拉雅听过的书籍,说听过的故事看起来特别的有趣。当在图书馆看到他曾听过的《鲁滨逊漂流记》时,甚至有点如获至宝。
在这个兴趣培养的过程之中最不可或缺的是你在一旁的至始至终的陪伴。从起初的手把手的陪伴,到拿一本自己的书坐在他一旁一起阅读。或者你也拿他看过的书翻一翻,和他一起讨论一下书本中的人物、故事情节、个人认识……那么他会和你有说不完的话题。而亲子阅读也正是孩子走上阅读习惯培养的最为重要而不可忽略的环节。
高节奏的生活环境中,大家都在倡导对孩子的高效陪伴,亲子阅读便是最富有价值而又高效的亲子陪伴。
阅读是一种孩子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好方法,通过和书本对话,开拓思维、沉淀知识,从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也能使人明理善辩,更能明智,古语“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希望儿子的阅读好习惯能够尽早开启他的未发展部分的心智。
假如你是一只蜗牛,无论多慢吞,只要一直在努力爬行,那么终究有一日会到达成功的彼岸。作为妈妈,更希望的是你在爬行的过程中懂得用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