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你的投影,你也是世界的投影。
学会看电影,就学会了看宇宙;把自己活成一部电影即人间是剧场,去玩去体验。总之,入戏要深,出戏要快。玩,是一种修行;乐,是一种状态。在幻境里沉浸地玩,是乐;在幻境里被境所玩,不乐;在投射关系里沉浸去爱,是乐;在投射关系里被关系所累,不乐。
来看看孩子,孩子在一个人专注地玩儿时,最开心,最喜乐,而这种状态也最接近开悟。为什么?他在境里,也 在关系里,他不外于七情之乐;但他不关心外境,不住外境,他不评判,他不较真,他不取舍。他随做随空,他玩而不迷,他心无挂碍所以,他也不同于七情之乐。一个玩得入兴的孩子,他住自境界,浑然不觉,因为不觉,所以是本觉,即是心之本体。
如果这个孩子说一句:“我正在玩”,那对不起,他已经不在心之本体,心之本体正做什么,而无“做什么之想”。如果这个孩子说一句:“我发现我很快乐”,那同样对不起,他已经不再快乐,他还是把这样的快乐当了真,当下那一刻,他已经脱离心之本体。
有意思的是我们成年人往往正是需要通过“我发现我很快乐”,来证明自己是快乐的,所以不再快乐。玩VR游戏最直观。当你不沉迷于一个VR游戏,又尽情地沉浸在一个VR游戏中玩耍时:你受用身心于世界。如果你不玩了,整个世界便寂灭了,你尽情尽性地玩,你的身心便及于整个世界,世界因你而点亮。你住于一境又不加分别。你不会讨厌其中一个角色,而特别喜欢另一个角色,你知道正是这所有的角色在一起,才构成了供你玩耍的游戏世界,少掉任何一个都不再完整。因为当你身心处于一境,你正是那个心之本体,你从来不需要再加一份了知,一旦加了,反而落入游戏中。你对一切充满好奇,但不被玩。你知道这个世界里的一切都是玩具,都是你玩耍的对象,你不会痴迷于玩,不会执着于玩,不会在玩中用任何玩具去考量利益得失。
如此,你就会发现原来大哥也有小烦恼,小人物也有大梦想。天天晚上在微信、微博上对中美关系、货币战争指点江山的人,第二天早上六点钟就要起床。排着2.5公里的队去挤地铁,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这就是我们的生活,看上去平平淡淡,但能好好享受的人,不纠结的人,才是智者!
这也就是《金刚经》里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四句话最后一个字排下来反着看,就是“观电影法”。
再好的思想都不如落实到生活中去实践,那从一件小事做起吧,先培养自己的日常觉察,有小伙伴一起写觉察日记么可以留言发觉察模板,一起精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