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干年前做MBTI测试,我很纠结自己到底是外向型(E)还是内向型(I),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外向还是内向,现在我可以肯定自己是后者了,并不是我变得更内向了,而是更加理解了两种偏好的内涵,它和我们大众的常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
有趣的是,很外向的人是不太会纠结这一点的,这对他们来说很容易判断,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时外向,有时内向,跟熟人能玩的很嗨,跟陌生人、领导、客户又比较害怕沟通,那多半还是更内向。
一个说明是,每个人都同时有外向和内向这两种对待环境的态度,但对其中一种更偏好,用起来很舒服、自然,这种偏好是与生俱来的,在儿童时期就有明显表现,随着某一种偏好使用的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擅长,成为主导功能,而另一种态度则成为辅助功能。
外向型(extraversion),本质是指一个人的主要兴趣点在外部环境,他们对客观世界发生的事件、传递出的信息更敏感,他们依据外界的变化做出行动的决策,现实而灵活。
内向型(introversion),本质是指一个人的主要兴趣点在内部的精神世界,他们从自己内在价值出发,如果他遇到的外部环境符合他熟悉的想法或概念,就会认同和纳入,如果不符合,则忽视或认为不重要。
因为以上的区别,在世俗社会中,外向型偏好的人显得更有优势,他们热于接收新的信息,进行新的尝试,更愿意并即时地表达自己,也就更容易被理解、被接近,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
当然,内向型偏好的人自有其长处,他们一般有内在的原则和较好的持续性,不太被外部环境干扰,一旦他们发现感兴趣的领域,更能专注其中,以达到深刻的理解,创造长期的价值。
所以如果说,外向型的人最终获得了更多的世俗智慧和谋略,而内向型的人则获得了非世俗的智慧,更接近永恒真理。
我们还可以从这些方面来看到两者的区别:
总体气质
外向型的人更张扬,主动,热情,有表现力,而且是不太区分场合的表现,给人直率、言行一致的感觉;内向型的人更内敛,被动,矜持,表达得比较委婉,如果没有充分的把握,会停顿、犹豫,或不表达,所以别人经常猜不透他的想法,很正常,因为他们的想法非常之多,自己都难以在短时间内捋清楚。
社交方式
外向型的人喜欢热闹,好交朋友,以自己的人脉广头路多为荣,经常是饭局上的焦点,初次认识的人能很快称兄道弟。内向型的人有时也显得很配合、很开心,但内心里未必完全享受、自在,如果有选择权,更愿意进行小范围的社交。
我家大卫先生是典型的外向型人,人多时容易兴奋,不管在座的是权贵、教授还是领导,对自己的在做的事情、过去的成绩、想做的事情,都可以滔滔不绝、“夸夸其谈”,毫无心理障碍。在我这个内向型人看来,实在是有点直接、浮夸,不够有内涵,但事实是,人家的朋友就是比我多很多。
思考习惯
外向型的人为什么爱说话,不仅因为他们想表达、敢表达,同时也是他们与外界交换信息和思考的方式,他们容易在与别人的交流中产生想法、灵感,做出决定;并且,他们也需要通过别人的反馈来验证对错,或肯定自己的价值。内向型的人需要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要将新获取的信息拿来和已有的内在价值做比对、分析,然后才能做出判断和决定,所以内向型的人做不到“心直口快”,并不是胆小、“婆婆妈妈”,而是要有一个衡量的过程。
我和大卫在一起时,大多时候是他说,我听,他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讨厌谁也好,谁谁当年怎么追他的也好......我一边听一边在想该说什么来答他呢,他已经说下一件事了,好像并没有期待我一定要回应什么,耐心地听他说下去就是最可爱的。
行动作风
外向型的人想做什么不会过分地深思熟虑,先做起来再说,边做边调整,所以他们做过的事很多,当然未必都有满意的结果(一方面可能是启动得太冲动,另一方面是受外部信息干扰较多,今天看好这个,明天又觉得那个机会更好)。内向型的人更喜欢多收集信息,或者多一些自我反省,到底值不值得做,是不是我最想做的?有些人能找到明确的答案并坚持下去,也有些人一直在思考和纠结中.......
大卫除了本职的媒体工作,还做过几次创业,还有若干次的项目策划或参与,卖地板、卖养生茶具、酱酒、保健品、足球、宣纸、这个大赛那个大赛,妈耶,简直无所不有。我呢,没做过多少奇奇怪怪的工作,但学了不少东西,过去我觉得自己三分钟热度,现在看,其实我学什么都是在自我探索,试图构建稳定、丰富的内在世界。
总的来说,外向型的人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更频繁,社会化程度高,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追求生命的宽度或高度;内向型的人在更多的时间待在精神世界中,探寻生命的温度和深度。
疫情这么多天,我的烦恼是总被女儿缠着,不能有安静的时间看书看电影;大卫的烦恼是总是不能出门,有太多的朋友想聚想交流。
我问大卫,你什么时候知道自己是个外向型的人?
大卫:幼儿园。从小我就喜欢叫人,上学一路上要挨家挨户地叫,非要叫到人家答应我,有一次叫一个刘奶奶,我喊半天她不答应,我就跑到她家里喊,原来她正在蹲茅坑。
哈哈,我从小就不爱叫人,觉得那样子很傻。
网友评论